小城的东南角新建一块草地,足有四五个篮球场那么大。在人口稠密、土地稀缺的皖北平原,这项抉择无疑是个大手笔。
草皮是新铺上去的。几遍水洒过,阳光下,草地绿绿的,泛着油光。
凡是发现了这块草地的人们,几乎都在心里发出哎呀呀的惊叹。之后,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摆好姿势,咔嚓咔嚓地拍几张图,发到朋友圈里。
老人是个例外。当他步履蹒跚地来到这里,并没有拍照。他站在那里,弯曲下来的身躯雕塑般凝固了。他没有说话,嘴唇哆嗦着,呜呜呜发出混沌的声音。良久,眼眶里滚出一颗水一样的东西。
一群调皮的麻雀,从他头顶上叽叽喳喳地飞过,落在草地上,脑袋一起一落地吃食。
第二天,老人又出现在草地旁边。第三天、第四天……同样的情形复制粘贴般重演。直到第九天,算是个例外,老人没有如期出现。天下了雨,雨滴打在草地上,青青的小草,绿得涨眼。
风是昨天夜里刮起来的,枯树叶儿和废纸片儿舞蹈着,从上风口堂而皇之地飘过来,在草地上安了家。
老人到的时候,哎呀呀喊了一声。他老人家喊谁呢?周遭没有人,只有鸟和鸟叫。
老人脱掉鞋,轻轻踏进草地,弯下腰来,捡拾草丛中的树叶儿和纸片儿。老人没带方便袋,他把那些肮脏的废物,装进自己干净的口袋里。
老人捡得很慢,因为他每一次弯腰都显得吃力。他咬着牙,吸着气,汗珠儿从他苍老的脸庞上滚下来。
太阳从东边升起,走得像老人一样缓慢,而不停地移动,渐渐挂到了南天。
另一个老人焦急地跑过来,边跑边喊:“该死的,你跑到这里干啥?作死啊。”
老人并没有回应她,眼前乱七八糟的东西多着哩。老人在心里嘀咕,哪来的这些东西?造孽啊!
另一个老人更急了,她好像攒足了劲的箭,非射到固执的他不可。
老人大喝一声,站住!
她没站稳,差点被老人的呵斥声绊倒。她的身体晃了晃,再晃了晃,眼里的太阳被她晃出了无数朵金星。
老人说,脱鞋!
另一个老人没有脱鞋,她退出草地,蹲坐在水泥地上,呜呜地哭。
她来喊老人回家吃饭的,饭凉了,老人刚做过腰椎手术,肠胃也不好。没有想到,她的好心,却被老人当成了驴肝肺,怎能不气呢?
老人走过来,蹲坐在她身旁,拍着她的背。她的背,像在筛着糠。
老人嗔怪道:别哭了,怎么跟个孩子似的,我又没说你啥不是,啊。
另一个老人耸了肩,似乎要摆脱老人的脏手,突然间,哭得更孩子气了。
老人望着草地,喃喃地说,看看,这么好的一块草地,弄成这个样子,搁谁谁不心疼!老人的眼里,只有一小块草地是干净的,其余的一大块,着实让老人心疼。
第二天,阳光依然很好,两个老人来到草地,拿着手套、钳子、方便袋,背包里装有茶水、火腿肠、方便面。
两个赤着脚的老人,像两只小船,行进在海浪般的草地上。那些漂浮到上面的废物,被他们小心地打捞上来。
第三天、第四天……
第六天是个星期天,一队戴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从这里路过。他们其中的一个,先看到了老人,好奇地问另一个,快看,他们在干什么?
小朋友们的目光,都被好奇吸引了过去。
带队的是个年轻的女老师,她笑容可掬地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在捡垃圾呀,同学们,垃圾破坏环境,该不该捡啊?
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该捡!
老师接着问,我们该怎么办呢?
小朋友们明白了,他们纷纷脱掉鞋子,叽叽喳喳地向两个老人跑去。
草地很快干净了,蓝天下依然泛着油光。
每个星期六,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都会过来,他们要让草地变得更绿更亮。
小朋友们的脸花了,一道黑一道白的,汗水将他们的头发牢牢地粘在额头上。
爷爷奶奶呢?他们露出一口白牙,问年轻的女老师。
老师告诉他们,爷爷奶奶正忙,也许下次可以见到他们。
小朋友们笑了,叽叽喳喳地说,快点快点,在爷爷奶奶来之前,我们捡完。无邪的笑声,在空气中飘荡,再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