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在城里走来走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城的美,像人,也需要规划、打理和保养。妆饰、手术和注射,都是常规操作。

城铁骨石身,容易干燥、暴躁,需要洒水车不停补水,才能保持身心的润泽与平和。

美人出浴,清水芙蓉,这也适于小雨里的城。略施淡妆,娴静着江南烟雨的清新。再走出两三撑伞的姑娘,啾啾燕语,步步生莲。一座城就泼墨出一幅山水画,美若海市蜃楼。

雨大一些,笔墨浓一些,画开始残色、花妆。姑娘像城的心跳,惊慌失措的尖叫。

美不美,一盆洗脸水。一城的雨水,足以洗尽铅华,泄露城与人整容和化妆的后遗症。

先人游出水,逐水而居,种植草木和村落,结出乡村和城。他们都活在水的摇篮里。

城却怕水。城的水性,是游泳池里学的,不接地气。几或十几毫米的雨水,都会让它慌不择路、花容失色。城的美妆,也就几或十几毫米。如同人,她美化多少,就掩饰多少。

过于精致,难免打破天然,脉络不畅。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不过是科技的假象。

《本草》说:地气长为云,天气降为雨。天与地,吐纳云雨,气脉相通。地气蒸腾,上升为云。云雾化为天象。天气凝结,下降为雨。雨水化为地脉。如是循环往复,经久不息。

雨象形,“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闲也”。雨像散仙,闲游天地间。

城会意,“从土从成”,土成为城。虽承担盛民的功能,但五行属土,是天地一隅。

城不以为然,不遗余力与泥土划清界限。不停硬化、绿化、亮化……姿容漂亮了,脸却越来越僵硬,板得失真,水土不侵,六亲不认。水云的循环通道被阻断,天地不相往来。

雨滞留在水泥地上,找不到泥土,寻不见回家的路。雨水走来走去,越走越深。

大街小巷,雨水彷徨成流浪汉。那些下水道,是逼仄的陷阱,也是隐患的伏笔。

土是城的基因。离开土,城就是空中楼阁,成也不成。但是,城市发展得越快,文明的程度越高,离土越远。土是文明的浓度,不应是其区分度,更不能用PM2.5标注、度量。

雨落到地上,需要泥土的拥抱和接纳,而不是水泥的推诿和拒绝。

城需要呼吸,需要在钢筋和水泥间,留一条土路,给雨水走,给自己漫步。

城患上头重脚轻的隐疾。晴日没有症状,但是雨天,晓看红湿处,重的不止锦官城。

雨水转来转去。走着走着,路就撞上墙,无路可走了。于是,掉头,继续寻路口。

雨越走越深,水越走越急,雨水淹没了雨水。下水道溺水了,呼啸着向外呛水——有失足跌落的雨水,有遭驱逐的生活废水,有被流放的工业污水,有流离失所的河川洪水……

雨水打湿了城,城花了妆。临水照影,那些瑕疵和缺陷,愈加自然而真实。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