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女儿打疫苗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已至,报纸媒体铺天盖地提醒着大家提前做好防范台风带来的短时强降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关部门,每天下发应急预警信息及防范要求。

中考结束后,录取通知书还没有下来,班主任建的班级微信群还没有解散。

前两天,班级群里,班主任老师发信息:12—15周岁也可以疫苗接种了,请同学就近及时接种疫苗,把接种凭证及时发群里,便于统计。

工作闲暇翻看手机,接到女儿发来的信息:“下班后,带我去接种疫苗吧。”

2006年8月出生的女儿,即将告别豆蔻年华步入及笄之年,在疫苗接种范围之内。

下班直接去了女儿做暑假工的地点,接到女儿,回家拿了相关证件,去了附近疫苗接种地点。

进了接种大厅,乌压压的全是人,几乎都是跟女儿年龄差不多的少年。

细看之下,不禁想笑。满大厅的少年,稚嫩的脸上,愁云满面,抗拒的脚步,异常地沉重,典型的恐针效应。再看陪同的家长,大多都跟我一样憋不住的窃笑挂在脸上。

原本主动要求来的女儿,此刻也像换了一个人,可怜巴巴地跟我商量,能不能改天再来。

我尽量装作若无其事地提醒她,改天人更多,毕竟队伍排到现在不容易。她也很快意识到排队是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只能是不情愿地,向前一步一步移动着脚步。

女儿从小就抗拒打针,遇到生病时,为了不打针,经常是自己跑去跟医生商量,只吃药不打针。商量不好的时候,就提出用打吊针替换打小针的方法。惹得医生记住了她,遇到她来就诊,直接笑着调侃,只吃药,不打小针。

终于轮到我们,听到工作人员询问家长意见,女儿再次投来祈求的目光,我装作没看懂,坦然地签下我的名字。

半拉半推着女儿抗拒的脚步,来到操作台。工作人员要求本人签字,尽管女儿眼里闪过恐惧,手上却没有迟疑,一笔一画地签下她的名字。

打完后,我们去了观察区,找个角落坐下休息。看到一个跟我们同时进来留观的男孩,带着哭腔冲着他妈妈说,胳膊疼,给我买点好吃的。

望着比我个高的少年,我实在是怕憋出内伤,没忍住,笑出声来。听到我的笑声,男孩妈妈拼命掩不住笑,尴尬地说,唉,别看个子大,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继续笑着说,虽然是孩子,能主动来打疫苗,绝对是一个有担当的好少年。

听了我的话,女儿跟少年一样,稚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

回到家中,看到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信息: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有名字的同学,明天到学校来拿通知书。赫然发现女儿的名字也在其中,一阵欣喜,一颗心放下。

推开窗户,天空乌云密布,劲风袭来,山雨欲来风满楼,该来的终究都会来的,不管是台风“烟花”,还有初中毕业的孩子们,即将开启下一站历程。

想起梁启超那篇《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