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七十年 难忘母校情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的变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幼儿师范学校1951年创建时名为亳县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涡北董家街南,校舍是两座小楼及周围的几间草房。西楼是学生教室,东楼是老师办公居住所在。开始时,只招三个班,李景琦老师是教导主任,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1952年,李景琦调涡阳一中工作,崔同修任校长,这种办学形式一直延至1956年。也是在这一年,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了20余间教室,开始招第一届中师4个班、初师4个班、幼师4个班。可能因时间或其他原因,新建教室门前都堆有1米多高的土堆,学校号召学生利用课间操时间,把各自教室前的土运到拂晓学校东边的土坑里,大约一学期时间才运完。这样,每个教室门前就成了一个小型而敞亮的广场,同学们在大休息时间在此唱歌跳舞,其乐无穷。

学校为了扩建,在瓦子庙租地建窑场、开菜园,同学们轮流去劳动,脱坯、烧窑,并利用早操时间把砖运进学校,可以说在师范建设期间,1956年入学的第一届中师生是出了大力的,是有功劳的。所以1960年,仅初师就招了20多个班,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学校领导多有变动,先后有十多位同志到师范任校长,学校名称也由亳县师范改为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招生对象也单一了,只招幼师,不招中师、初师了。

目前,亳州幼师是皖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是安徽省示范中职学校,2015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个称号。

地级亳州市建成后,市领导对教育事业空前重视,投巨资在十九里西梁庄北新建幼师校园。学校占地面积351亩,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已投资近5000万元。学校开设有学前教育、幼儿保健、音乐表演、航空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舞蹈表演、播音与主持专业。新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规模更大了。亳州幼师为国家培养了四五万名毕业生,现在亳州、阜阳的城乡中小学教师,有许多是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

我作为曾经的亳州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和校长,衷心希望亳州幼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支持各位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培根铸魂,立德树人,培养更多、更好、更能适应当代社会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谨以此文纪念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建校70周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