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素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旧俗中,立冬日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冬节”。立冬不仅被看作是冬季的首日,还一度被视为历年之首。农历十月初一不仅是“十月节”,又叫作“秦岁首”。因为秦人沿袭戎羌民族的习俗,以立冬作为年度周期的开始。

“立冬补冬,补嘴空”。普通百姓人家,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寒风起,羊肉肥”,立冬进补,羊肉是首选。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性温而不燥,味甘而不腻,不仅能够祛寒、温补气血,而且能开胃健脾。吃羊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医书上认为可以辅疗肺病、疟疾。但普通的农家哪能天天吃羊肉?萝卜、胡萝卜、白菜、红薯之类,倒是最常见的素食。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立冬萝卜赛参汤,不劳医生开药方”。这里的萝卜,指的是白萝卜。中国是白萝卜的故乡,栽培使用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白萝卜的记载:“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明朝李时珍说:“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菜中之最有利益者。”“十月萝卜小人参”,白萝卜性味平和,能润燥、润肺,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力。离了这个时节,则显得有些不妙,如“空心萝卜绣花袍——中看不中用”等。

因此,农家除了将一些白萝卜储藏外,还将一些白萝卜插在树枝上,晒上一冬,出了九,将冻的白萝卜摘下储藏。到了春天,老百姓用风干的白萝卜切片熬汤喝,以治疗感冒。

白萝卜下窖前切掉的缨子,农家也不舍得扔掉,而是丢在地里晾晒。晒干的白萝卜缨子,待到来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取出储藏,在沸水里焯一焯,用凉水浸透,蘸着面酱或豆瓣酱,与主食同吃,别有一番风味。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到地底下”,这谜语说的是胡萝卜。胡萝卜比白萝卜养眼,绿莹莹的缨子,毛茸茸的。刚出土的胡萝卜,极其水灵,“咔吱”一声脆响,鲜美清甜的汁水便满口溢香。胡萝卜呈细长的圆锥体,所含的粗纤维较多,人们多将其干腌、盐渍或者制作泡菜。

汪曾祺曾说过他故乡高邮的一种萝卜,“粗如黄酒盏,长可三四寸,外皮呈深紫红色,里面的肉有放射形的紫红纹,紫白相间”“当中一线贯通,色极深,故名穿心红”。这种萝卜,好像是水萝卜。

“立冬起白菜”“立冬的白菜赛羊肉”。大白菜在古代被称为菘。菘有两种,一种茎圆厚微青,一种茎扁薄而白,其叶皆淡青白色。“菘,白菜也,是为诸蔬之冠,非一切菜所能比。”王圻在《三才图会》中说:“菘菜即白菜,南北皆有之,与芜菁相类,但梗短,叶阔厚而肥,味甘温,无毒,主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躁,并解酒渴。”李渔认为“菜类甚多,其杰出者则数黄芽(白菜的另一种称谓)”,甚至说大白菜“食之可忘肉味”。

“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田园风情,趣味悠长。经霜打过后的白菜,有一丝甘甜味。这平常的白菜,能让人吃得舒舒服服。过去,大雪封门的冬天,地窖里窖着一大车白菜,让人心里感觉分外踏实。

有些地方,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又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要蘸醋加烂蒜吃。

虽然以上说的多为素菜食,但颇符合这个节气的性子,真实、自然,毫不扭捏。郑板桥有言:“稻穗黄,充饥肠;菜叶绿,作羹汤;味平淡,趣悠长。万人性命,二物担当。几点濡濡墨水,一幅大大文章。”他是懂得生活真滋味的人。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