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母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小时候,打我们家安电起,家里的灯泡就一直是5瓦的,堂屋里一个,厨房里一个,而且两盏灯几乎没有同时亮过。为了省电,母亲只要看到屋里没人,就会立刻把灯关上,甚至看电视的时候,她也会把灯关上,用她的话说:这样能省点电。

我们时常笑母亲,“这也太会过了,你这样能省多少电呀?本来就只有5瓦的灯泡了。”

“你们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呀,等到月底电工来收电费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母亲白了我们一眼,很认真地说道。

那时候电费虽然不多,但那时候挣钱也确实很难。记得有一次电工来收电费的时候,母亲看到电费单上赫然写着二十几块钱,她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得溜圆,还张大了嘴巴,“你们是怎么搞的?是不是趁我那几天不在家,一直把灯开着?还偷着看电视了吧?”

等我上中学之后,我们家就有了两种灯泡,一个是5瓦的,一个是60瓦的。60瓦的那个是母亲特意为我买的,她说:“你写字的时候,要用大一点的灯泡,5瓦的看不清楚,时间长了会伤到你的眼睛。”

有了60瓦的灯泡,我写作业的时候,母亲就会时常拿着她那没有纳完的鞋底,还有没织完的毛衣,坐在我旁边继续忙活。我那时候还暗自纳闷,母亲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方了呢!

母亲的节俭不光表现在用电上,我觉得她在很多方面都很节俭,尤其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她一个人支撑起门面过日子的时候,平日里都很少买菜。即便是农忙的时候,母亲也最多只买一些青菜茄子辣椒之类的,而且,每一顿她只烧一个茄子或是两个辣椒。严格说来,母亲那都不叫烧菜,很多时候,她都是把茄子辣椒切好码在碗里,然后再放到锅里蒸一下。她说这样可以省一点柴火,还能节省一点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多做一点地里的农活,早一点把农活做完,我们也就能稍微休息一下了。做了半天农活,看到卖冰棍的男孩从地头田间经过不停叫卖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总会同时直起腰来,眼巴巴地盯着那个冰棍箱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然而母亲头都不抬,只顾锄自己的地。直到那个卖冰棍的男孩骑着车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母亲这才停一下脚步,擦擦脸上的汗水,又轻轻叹息了一声。

每次到我们该交学费的时候,是母亲最大方的时候。她不管是卖粮还是卖猪卖牛,从来都没有眨一下眼睛,皱一下眉头。我到现在都还清楚地记得,那年我读中专的时候,为了给我交学费,母亲竟把家里那头我们赖以生存的牛给卖了。母亲平时拉不动板车的时候,都是用那头牛把粮食拉回家的,并且她也是靠着那头牛,才能把那么沉重的化肥和种子拉到地里的。

我当时含着泪接过母亲手里的钱,因为我难以想象以后母亲再做农活时该怎么办。母亲伸出手,给我擦干眼泪,“儿子,你只管好好上学,不用担心我,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办法肯定比困难多。”

后来母亲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做农活时,她就用人力三轮车把那些种子和化肥拉到地里,然后再从地里把收获的粮食拉回家。

虽说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母亲依然很节俭。我们过年回家的时候,她还是像以前那样,及时关掉多余的电灯。我老婆笑着劝她:“妈,您不用太节俭,以后电费我们来交,一次给您缴一年的。”

“我让你们缴电费干吗?我有政府发的养老金,地里收的有粮食,种的有蔬菜。再说了,国家现在到处都在提倡要节约能源呢,咱可不能浪费,不能因为现在生活好了,就忘了本啊!”母亲说话的表情和从前一模一样,还是那么严肃,那么认真。听了母亲的话,我们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