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桐花复又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梧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两种。但在清明时节应时而开的桐花,主要是泡桐花,而非梧桐花。梧桐夏天开花,花小,淡黄绿色,并不显目;泡桐春天开花,花形大,紫、白两色。

小时候在乡下,房前屋后,路边河岸,到处都生长着挺立高耸的泡桐树。那时,每到植树节前后,父亲总要把育好的泡桐树苗见缝插针地移栽到我家的每一块地头。我问父亲:“为啥大家都喜欢栽泡桐树呢?”父亲解释说,泡桐生长非常快,十几年树龄的泡桐要比同龄杨树粗一倍,而且木材材质轻软,容易加工,是一种见效最快的树种。我“哦”了一声,明白了父亲所说的意思,也就是泡桐树可以快速地长大成材能卖钱。

父亲的“实用论”并没有使我多感兴趣,因为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大人们会斤斤计较地盘算着每一分钱的用途,断不肯轻易地给小孩子零花钱的。我最感兴趣的当数清明过后,桐花遍开的时候。朵朵桐花如同一个个小喇叭挂在枝头,似乎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又如一串串紫色的风铃在春风里唱着动听的歌谣。远远望去,只见一树树的桐花,白中带粉,粉中带紫,粉白或淡紫,一团团,一簇簇,似烂漫云霞,香气浓郁,耀人眼花。

我们这些精力旺盛的小孩子们在树下,跑着,跳着,抢着去捡泡桐花,积攒多了,揪下绿色的根部,然后用针线串成一条蛇的样子,用来吓唬人。那时候,哪个小伙伴能够拥有一条很长的“桐花蛇”,是一件很值得令人羡慕的事情。因为大人们都忙着干地里的活,谁能顾得上做这种“小玩意”呢?而用针线串泡桐花,对于小孩子而言可不太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被针扎了手。

小伙伴中手最巧的是一个叫虹的女孩子,比我大一岁,住在我家的东边,中间只隔着两户邻居,很近,走不了几步就到。她总能很轻巧地使用针线串成一条条“桐花蛇”分给小伙伴们,然后故意不给我,至于原因,就是一次我不小心把鼻涕抹在了她的麻花辫上。得不到一条“桐花蛇”,让我沮丧不已,没有办法,只好反复地央求虹。虹一开始绷着脸,但在我的一再恳求下,还是心软了下来。最后,她答应是答应了,只不过对我的惩罚是:喊一百次“好姐姐”。

终于,我拥有了一条长长的“桐花蛇”,我把它挂在脖子上,绕了好几圈,吃饭睡觉都不舍得取下。几天后,“桐花蛇”破毁成了一根线,我去找虹,她立即又去捡拾了不少的桐花,为我重新串了一条。我能感觉到,在不停歇地喊了她一百遍“好姐姐”之后,她对我的态度彻底变了,感觉她看我的目光,很亲切,很柔和,就像是真的姐姐一样。

以后的每年清明时节,虹都会特意为我串起一条条的“桐花蛇”,直到十五岁那年。那一年,我读初二,而虹却辍学了。虹的父母是做牛皮粗加工生意的,因为买到的一批牛皮在运输中毁坏,虹家里的生意破产,债台高筑,心灰意冷之下,虹的父亲便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全家去了外地打工,从此杳无音讯,再也没有回来过。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我早已不玩“桐花蛇”,每到清明时节,我却总是想起十五岁以前的时光,想着扎着麻花辫的虹。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