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特别策划:我与父亲的难忘瞬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

都说父爱如山。印象中,父亲总是沉默讷言,不善言辞。经年之后,长大的 我们也渐渐明白,其实在山的那边,山的底层,藏着一颗温暖柔软的心,只不过被 厚重威严的表象包裹了起来而已。在父亲节前夕,亳州晚报客户端亳州头条特策划推出了“我与父亲的难忘瞬间”作品征集活动,现择优刊发,以飨读者。

欧阳:关于父亲

不久前,我在凌晨被砰的声响惊醒,从床上爬起来,检查一遍才发现是卧室窗户的钢化玻璃爆了,凌晨四点多,除了微弱的手机灯光,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即担心玻璃碎了掉下去会不会砸到人,又在反复想大块的钢化玻璃需要定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换掉它,而爆后的玻璃仍然没有就此罢休,它开始一点点碎裂开来,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刺耳,我在这样的环境里辗转难眠,终于熬到六点来钟,给出差的家属发了信息,起床收拾了一下,又给远在外地的父亲打了电话。

他交代我提醒孩子,别让他们靠近窗户,尽量不要开关窗户,或者开关的时候别用太大力气,安慰我说如果不去碰它,一般它不会自己掉下来,只要找人来尽快换掉它就行。听了父亲的话,我略略放下心,这才勉强打起精神开始一天的日常生活。

这样想起来,独立生活之后,遇到的各种难题,我总会第一个想起父亲。

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懂的很多,会修各种各样的东西。小时候住的不大的房子里,总是堆满了拆开的机器,大小不一线路复杂的电路板,叫不上名字的维修工具。空闲的时候,他就坐在桌子前,对着那堆东西焊接,组装,乐此不疲。在大多数人还只是听过电脑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又迷上了电脑,不会英语的他,可以对着DOS系统打代码,为了上网费便宜一点,他早上五六点钟起来,坐在电脑前拨号上网,每次出差,买回来一沓又一沓的软盘和光盘。在电脑逐渐普及起来的年代里,他又整天帮人选型号,组装电脑,再维修,仍然乐此不疲。

他永远紧跟时代、紧跟科技的发展,从我小时候那几样有限的家用电器,到科技改变生活的现在,日常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可仍然没有什么能难倒他。装修房子时,从改水电到选家电,洗碗机,新风机,净水器,他还是什么都懂。

年幼的时候,觉得他跟所有的父亲没什么不同,为了工作早出晚归,经常沉默寡言,对我也很严厉。可是回忆起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除开对于我们学习成绩的严厉,父亲又是温柔有耐心的。他不会厌烦我和妹妹的絮絮叨叨,陪我们聊天,晚自习放学太晚,他也不放心,只要有时间就会去接我们,我们俩喜欢的书喜欢的电影喜欢的歌曲,他也会陪我们一起看一起听,这些简单的陪伴,成为了我在青春期最美好的记忆,也让父亲,逐渐成为我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

在我女儿五个月大的时候,小小的婴儿突然生病高烧不退,我对着她手足无措,打电话给父亲,听到他的声音就开始嚎啕大哭,出差在外的他,当天夜里就赶了来,帮我照顾孩子。父亲来了以后,孩子并没有立刻就痊愈,可是我的心境,却立刻松弛下来,不再焦虑不安。他来的第二天,孩子逐渐退烧,我发现她的身上冒出的红色玫瑰疹,才想起来,她不过是得了幼儿急疹。

如今,我已经是个独立的大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要背负的责任,需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奋勇前行。可是每次在父亲面前,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是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向他絮叨工作的事,孩子的事,向他咨询各种不懂的问题,而站在我面前的父亲,也仍然跟二十几年前一样,微笑着,耐心的回答着我的问题,从来没有变老。不会用的家电,不懂的人情琐事,无论是生活中的难题,还是工作中,我不会的表格格式,父亲那里总有答案。而这答案,无论是否正确,却似乎都能让我获得在漫长人生道路中解开难题的力量。

常说“父爱如山”,于我,父亲更像是一棵大树,可以庇荫遮阳,成为我偶尔疲惫时能够休憩的所在。我更希望,父亲可以如大树一般,即使四季轮回,时间流逝,只有年轮刻在心里,在每个春天,仍然能生机勃勃,闪亮如新。

夏至:和解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在结婚之前,我对四个字压根没什么概念,因为在我童年甚至漫长的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父亲这两个字的分量,不如母亲的十分之一。

父亲重男轻女,这是母亲、亲戚、邻居从小给我灌输的思想。“长大后,可别疼你爸,他心里只有你弟,一点都不疼你。”“几个月大的你,在床上哇哇大哭,你爸坐在床那头,用脚踢踢你,都不抱起你。”……一句句“肺腑之言”,一个个被嫌弃的例子,又怎么能佐证,父亲是爱我的?

其实,从小父亲也没打过我,甚至都很少训斥我,每次我和弟弟闹别扭,挨打的永远是弟弟。可即便如此,我和父亲之间似乎一直隔着一堵墙,他那一面冷漠、严肃,我这一面失落、不解。

所以,那时候,我确实信了,并为此一个人默默流泪多次,甚至一度认为,自己是捡来的孩子。

于是,我与父亲之间,也日渐疏远。

在家时,放学回到家,叫的第一声永远是“妈!”。离开家去读大学后,每次给家里打电话,只要是父亲接电话,永远会问“我妈呢?”如果母亲不在,不出三秒,电话必定挂掉,因为与父亲真的无话可说。

改变,从2011年12月16日开始。

这一天是我出嫁的日子,看惯了别的女孩出嫁时,父亲依依不舍甚至泪流满面的场景,我坚信这样画面不会出现在我的婚礼上,因为婚前的一切事情都是母亲在张罗,他很少过问。

但是那一天,当我按照习俗在走出家门前向父母鞠躬时,父亲突然毫不掩饰地流露不舍,不停地用袖子拭擦眼泪,甚至全身都在抽搐。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父亲心里是有我的。那一刻,我释怀了。

之前的20多年,父亲不是不爱,只是他和很多父亲一样,不善表达。或许是在外奔波的辛苦,让他无暇顾及对孩子的关爱,哪怕是抱起那个在床上哇哇大哭的小女孩。而他的付出又何尝不是爱呢,他在用他的方式,守护着这个家,让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之后的这么多年,我和父亲之间的相处越来越融洽,角色也在慢慢转换。

他越来越像一个孩子,遇到事情总会第一个给我打电话请教,而我则越来越像家长,嘱咐着他各种生活中的琐事。

也许正是这种融洽的关系,让他一改往日冷漠的性格,对关爱的表达更加直白。他会在我孕期,跨越一座城,骑车送来鸡汤、鱼汤等营养餐,单位门口的保安经常调侃他,“你闺女都多大了,你还经常送饭”;他会每个周末,一大早便去菜市场买菜,在厨房里忙活一上午,只为给孩子们做一顿拿手的家常菜……

这些年,邻居们都说父亲变了,其实他并没有变,变的是我,是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父亲,理解父爱如山,这四个字深厚的内涵。。

父爱如山,是一种守护,也是一种责任。可能很多女孩,在我和我父亲的故事里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他不高大,也不和蔼可亲,但请不要怀疑,他对你的爱。

这些年,我明显感觉到父母越来越慢了,各种事情都慢,但唯独听到孩子有需要帮忙的事情时,便会不顾一切地奔赴。

父亲节就要到了,愿所有父母健康快乐,愿我们每一个人,往后余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陪陪父母。

唐贵芳:父亲 音乐 我

记忆里,迷恋上音乐是我四岁的时候。

一个滴水成冰的清晨,父亲骑车带我十余里赶往当时亳州最繁华的商贸中心——百货大楼置办年货。一进门就有一种好听的声音时断时续的飘进我的耳朵里,我被那种声音深深地吸引着,不由自主地松开了父亲的手朝着那个方向寻去。

随着声音的渐渐清晰,一个"庞然大物"也慢慢进入了我的视线,一个高高大大四四方方的大家伙正四平八稳地端坐在高高的玻璃柜台上,矮小的我慢慢地走进它,抬起头仔细地端详着它,打量着它,难道那好听的声音是它发出的?它能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四岁的我不禁满腹疑惑。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录音机。小小的我就那么傻傻地保持那个仰视的姿态,美美地享受着音乐带给我的震撼。彼时,正沉浸在音乐里的我,丝毫没有觉察到我已与父亲走散,也未听到父亲焦急的呼喊,直到父亲汗津津的手再次抓紧我的小手时,我才将视线从那台录音机上移开,而年轻的父亲早已满头大汗。

庆幸的是,父亲当时并没有严厉地训斥我,而是一直紧紧地攥着我的小手,陪我听完整首歌曲才若有所思地默然走出百货大楼的门。在门外,父亲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以后可不要随便乱跑,去哪儿一定要先给爸爸说一声才可以去。"

走了没几步,父亲又停下脚步再次蹲下,凝视着我说:"喜欢刚才那首歌吗?"我开心地点点头。父亲沉默了片刻,忽然抬头看着我说:"喜欢就好!将来的某一天爸爸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的!"

"嗯!"我重重地点点头。

"走,回家!"父亲开心地说。

走到自行车旁,父亲一把把我抱起,放在自行车的大梁上,再次唱起那首他最爱的老歌《我的祖国》,踏着晨曦,迎着寒风,嗖嗖地奔向那个十余里开外白雪覆盖的破旧庭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更是如此,我家也不例外。

为了改善生活困苦的窘境,父亲就与同乡好友前往广东省打拼,而那时的我与哥哥也已在附近的村小入了学,家里的负担就更重了。但我们的童年并不因物质的贫乏而失了快乐。

一年四季里,乡村都是美丽而有趣的。初春时节,三五个伙伴一起动手制作五角星样式的风筝,在空旷的田野里试飞,一而再再而三,乐此不疲;炎炎夏日里,天刚一抹黑儿,就端着搪瓷缸子去屋后的小树林儿捉知了狗去了(蝉蜕的幼虫),回家用清水洗净,放上盐腌一会,然后入锅用油煸炒一下,香飘四溢。当然,也会遇到恐怖的事儿,比如捉知了狗时踩着凉凉的青蛙啦,摸到软软的蚯蚓啦,每当这个时候,瘆人地惨叫声能吓得你扔了满满一搪瓷缸子的知了狗一口气跑二里地;层林尽染的秋季,河堤上、树林里到处布满了一串串嫣红的野生枸杞子,我们就每人带个小盒子把它们一颗一颗摘下来,然后迫不及待地拿出语文或数学书,认认真真地涂起来,让那些单调的黑白插图瞬间披上了彩妆,爱美的女生还会涂在指甲上,不但色彩鲜艳而且因是纯天然的涂料,还不易掉色呢;洁白的严冬,也不会因为寒冷而单调,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赛歌,基本上是女孩一队,男孩一队,三局两胜制,奖品就是每人一颗糖。裁判也不是什么专业评委,只是素日里喜欢唱歌的一些"资深人士"罢了,比如我同村的教书先生刘老师,年纪虽大但唱戏的爱好确已保持了几十个年头儿;再有就是我的父亲了,不但常年在广东这样的大城市打拼,且因年轻时在部队服役期间学了不少红色歌曲,所以在那个贫瘠的小村子里也算是见过世面的"资深人士"。

每当比赛开始,你看吧,我们基本都是舍着喉咙嚎儿,好像谁的嗓门大、声音高谁就能获胜似的,呵呵。比赛结束时,胜者喜滋滋乐呵呵地嚼着硬硬的糖果;败者则怒气冲天,嚷嚷着要夺回比赛,暗暗期盼着下次比赛的到来。想来这其中那颗颗糖果的吸引力也不能排除在外吧,不然那淳朴而又稚嫩的歌声,喧闹而又欢乐的笑声怎会在那寒冷的冬季时常响起呢。

爆竹声声冬逝去,小溪潺潺春已至。

不觉间,我已小学二年级了。一个稀松平常的午后,穿着绣花鞋,扎着羊角辫儿,手持狗尾巴花,哼着小曲儿,蹦蹦跳跳的我刚进堂屋门,还未站稳脚,一眼就看见了条机上赫然摆放着一台崭新的录音机。

对!我没看错,就是录音机!我梦寐以求的!此刻它正在履行我和父亲的约定似的,坚毅地站在那里,似乎是在等待我的检阅。我慢慢地走进它,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它的每个按键,似乎它是泥捏的似的,一触碰就会碎掉。那银色的按钮我至今记忆犹新。轻轻地按下播放键,刹那间音乐就如甘泉般细细流出,慢慢地浸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瞬间这熟悉的旋律将我拉回到两年前那个寒冷的早晨,一个年轻的父亲紧握四岁女儿的小手,傻傻地静静地站在人家柜台前听曲子的场景和此时的情形对接的那么完美……这个时候我才知道那首曲子叫《爸爸的草鞋》。

此后,这台录音机就一直伴着我的童年生活,给我以及我的小伙伴们带来了很多欢乐。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录制磁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录制唱片),其实录制的工序远远没有现代录制唱片的繁琐,可以说简单而实用。事先找个空白的磁带,放进录音机里,然后将录音机上的 PLAY 键与 REC 键同时按下,这个时候录音机就已具备了录音的功能。

于是,我们就开始拿腔捏嗓的认真演唱了,那阵势丝毫不亚于莎拉.布莱曼演唱经典歌剧《猫》的主题曲《 memory 》。当然,最期待的时刻,就是播放自录磁带的时刻了,每次那无伴奏且跑调的稚嫩童声从录音机里曲曲弯弯地跑出来时,总能引得我们捧腹大笑,但那欢乐的气氛丝毫不因此而失色半分。反而,现在在高档奢华的 KTV 内,感受不到那份朴真的快乐。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十七的梦想,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这首歌烙印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也深深地嵌入到父亲的心里。父亲是船,父亲是帆,父亲引领着我们全家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或许是在部队受党教育多年的结果,父亲对教育有着比乡邻更深一层的认识。他说:"农村孩子,没有知识,就没有出路。"在我小学二年级下半学期时,父亲就毅然决然地送我和哥哥进城上学。这条路走来的确不易。刚开始报名时,就遇到一个大难题,没有学籍,无法报名。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进城上学,第一个条件就是有无学籍,没有学籍即使勉强入了学,以后中考也没资格报名。

面对这样的情况,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父亲,只能以他满腔的诚恳求助于校领导,或许他们被我父亲的爱子之情深深感动的缘故,同意帮忙,还好经历了九曲十八弯,最终在那间教室里我们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课桌椅,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读书学习了。

入学的第一天父亲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无愧于心!"带着父亲的殷切希望,我和哥哥学习上非常的努力、认真。果然中考那年,哥哥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被亳州一中录取。

近朱者赤,估计是受我们家的影响。自此以后我们周围几个村的乡邻也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到孩子适龄的时候就把他们送进城读书,期盼着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为未来的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父亲是明智的。假若当年父亲安于现状,没让我们进城读书,或许我们的人生将会是另一个轨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感叹间,那个陪小女儿一起听音乐的年轻父亲,现如今鬓角已生出些许白发。而那个矮小的四岁女孩也已近而立之年。此时只想深深地对父亲说声:"父亲,您辛苦了,谢谢您一路陪我走来。"虽然目前我正面临着人生的磨难,但是相信有您的鼓励,有您的支持,有音乐的陪伴我会慢慢坚强起来的,争取早日走出阴影,迎来黎明。

或许是命运多舛的缘故,我比同龄人更趋于理性与沉稳,选择的音乐亦是如此,较之于喧闹的流行乐,我更青睐于比较安静的轻音乐,尤喜新世纪音乐。喜欢德彪西的慵懒、久石让的深邃、李闰珉的忧伤、神思者的典雅,林海的中西合璧……在这样的音乐里可以暂时放空自己,可以什么都想,亦可以什么都不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这安静的音乐丝毫不会影响到我内心情感的释放,可以感动到第一个音符响起时瞬间泪奔,也可以在静如止水的琴音里徜徉沉溺。

记得柏拉图曾说"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特别是使那个在品德和修养上最为卓越的一个人快乐。"我当然不是最优秀、最卓越的人,我只是一个热爱生命,向往美好生活的普通女孩,但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安静前行。

不仅音乐,生活亦是如此,生活越接近平淡,内心就越接近绚烂。太过张扬的东西,一定是虚张声势;而内心的安宁,才是真功夫。这大概就是周国平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吧。身体的康健,是生命的幸福;灵魂的安定,是心灵的自由。向内探索、行走不歇,走向心灵的自由原乡,走向人生的至善至美。

点击链接倾听他们与父亲的故事:

http://site.bozhou.cn/special/index/preview/287943org/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