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思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母亲说,她小时候,一年到头,只有过春节,她和姐姐及小嫂子割完猪草回家,餐桌上才会不仅有干饭,而且还可能有肉,有她们自己捕捞的鱼干和虾米……平常日子,她们都要早晚去捞露水虾,尤其是有月亮的晚上,虾米会爬到露水草上,人站在水溪里,用小抄网顺水流方向按住鱼虾,然后跟着流水走,几乎每十几步就可以抄得满网的虾米,以及少许小白鱼、小泥鳅……要不了多久,湿透了全身的她们,就能背着满满一篓小虾小鱼小泥鳅回家。所以家里什么时候都有干的虾米和小鱼,不过这些“宝贝”可不是想吃就能吃,要等着用来换大米,一升干虾米或小干鱼换一升大米……母亲还说,她参加工作后,休假回家时也下河溪里捞过鱼虾,可往往很少收获甚至没有收获,不知什么原因。

我告诉母亲,我和姐姐、弟弟小时候回外婆家,也在小溪里这样捞小鱼虾,收获总不太多。还会去水稻田里捉泥鳅、摸螺蛳。最记得1978年外公临去世的前几天,突然特别想吃螺蛳,我带着弟弟到水稻田里摸了一上午才勉强凑够一小碗螺肉。那天外公吃得高兴,跟我说,等他病好一点,就跟我们坐火车出行……那时我和弟弟一个读初二一个上小学,我们不知道,外公那天精神良好其实是回光返照……

至今我还时常梦见外公外婆,梦见二老陪伴我们姐弟长大的童年。

又一次深深跌入亲情的回忆……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