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情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18年1月25日大雪

雪中情

□孙 健

得知元旦后第二场大雪来临,昨晚下班我回到了距我驻村扶贫宋圩村28公里以外利辛县城的家,拽出雪藏了近30年的军用大衣披在身上。那时,雪花已经铺满大地。

今日清晨,和家同在县城的一名村干部开着车沿着白雪皑皑的308线公路,漂移一般驶向宋圩,此时的大雪已有10厘米的厚度。下了公路进入村道自南而北行驶一公里后,但见村道只有薄薄的一层,我纳闷之余向同行的伙伴说了句“看来外面风大,这路上的积雪是不是被风给吹走了?”在即将拐弯进入村部时,同伴突然用手向北指去,对我说:“前面好像有人在清理积雪。”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200米开外有三个红色的身影在路上晃动,尽管雪花遮蔽,视线不是很好,但三件红衣在空荡荡的雪野映衬下,还是格外的显眼,我的心瞬间被暖了一下。

回到村部,村干部们已经开始工作,正在开着空调的房间填写一月份的走访记录。我顺手拿起一把铁掀开始清理院内的积雪。大约20分钟后,院内突然闯进三个人来,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铁掀,进院后一声不响,就开始帮着我清理起积雪来。我定睛一看,正是刚才村道上的那三个红色的身影。领头的是我们村82岁的贫困户王志道老人,紧随其后的是他59岁的妇人金家芹以及刚满10岁的女儿王圣兰。

老人裹着一件破旧的红色雨披,一句言语没有,冲着我讪讪一笑,便埋头干起活来;妇人和平时一样面无表情,跟在老人后默默地铲雪;那10岁的女儿头梢早已被雪花打湿,一绺一绺的刘海下一双大眼睛冲着我忽灵灵眨巴一下,那双晶莹的眼睛我仿佛在哪里见过!哦,大别山里苏明娟的照片谁人不晓?苏明娟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谁人能够忘却?

这一家人我走访过多次,自然是熟悉的。王志道老人年轻时也是一枚帅男,是十里八乡知名的杂技教练。宋圩村位处凤台、蒙城、利辛三县交界处,因为地处偏僻,缺少土地,交通不便,至今仍是利辛县唯一的一个未出列贫困村。几十年前,阚疃镇是远近闻名的杂技之乡,为了谋生,王志道带领一帮杂技演员走乡串户,那时几乎所有练杂技的演员都把他看做老师。可后来王志道一天天老了,跟头翻不动了,杂技这碗饭没法吃了,再加上天有不测风云,媳妇心脏猝死,王志道成了孤家寡人。十几年前,他在茨淮新河的河岸上遇到一位流浪女将其带到家中,女子比他小二十多岁,是一位智障女,不知道姓啥名谁,也不知道家在哪里。王志道为她报了户口,取名叫金家芹。也算王志道有福,70多岁喜结金果,得女一枚,取名王圣兰,现在是宋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是半路夫妻,老少婚配,二人确实恩爱无比,每一次遇见他们,那女人的手都在王志道手心里攥着。上次大雪,我刚刚给他们送去两双运动鞋和两件内衣。

我知道,他们一家人今天的举动是在感恩。感恩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感恩村干部,每每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刻,都会把温暖送到他们的身边。但我怎忍心让他们帮着我们扫雪?我一边赶忙喊村干部,一边往外“驱赶”他们。他们一家人拖着铁掀一前一后地走了,望着老人佝偻的身影,我突然意识到应该留下这难忘的情景和他们一家人可爱朴实的身影,无奈脚下打滑,手指冻僵,掏出手机匆忙而就,没有照到孩子那双可爱的大眼睛。 (作者系驻利辛县阚疃镇宋圩村扶贫工作队长)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