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粉丝之乡遇见美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 丢瓢、镇瓢

丢瓢、镇瓢

6烧火

烧火

5揉粉

揉粉

10添水、捞渣、1拨粉、捞粉

添水、捞渣、拨粉、捞粉

13传粉  

传粉  

14均粉

均粉

15晾粉

晾粉

大雪过后的几天气温多为0℃以下,是农村手工制作红薯粉粉丝的最佳时机。前几天,有幸到一位老友家中目睹了农村红薯粉丝手工制作(漏瓢法)全过程。

老友名叫邵干,家住蒙城县乐土镇双桥社区褚尹庄。

“你听说过吧,乐土、柳林这一带是蒙城有名的粉丝之乡。以前,我们周围这十几个村庄下粉手艺是这一带最有名的,近几年,一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不愿干下粉活了,他们说不挣钱。现在只有我们一家还种红薯下粉。”据邵干说,其家族制作红薯粉粉丝保守估计也有百十年。

下粉马上就要开始啦。“红薯粉一定要选好粉,其它的粉如土豆粉一点都不能掺加,不然的话,就坏了自己的名声,价格也就卖不上去了。”“现在能卖多少钱一斤呢?”“十块钱左右吧。”只见他打开一袋红薯粉给我们看,的确,如雪一般白,用手指捏一下,又滑又细。

“下粉过程很复杂,很原始,既费力气,又要八九个劳动力配合,气温还要在0℃以下,这样下出的红薯粉丝口感才好。”邵干说。

第一道工序是沏湖、搅粉、揉粉。他说:“沏糊、搅粉、揉粉是个技术活,粉、水要严格按照老祖先的配方进行。沏好湖,再倒进搅拌桶,添加一定量红薯粉搅拌。搅好后,再倒进一个大铁锅里,然后再把大铁锅放在地缸上,三四个劳动力一起用力揉和。用力既要均匀,又要反反复复,将淀粉揉到一定柔和度才行。”

第二道工序是烧火。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一定要掌握住火力。

第三道工序是丢瓢、振瓢、晃瓢。“水已经可以了。”只见一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师傅,试着把一个揉好的粉团丢进锅口上方筛眼似的漏瓢里,不断均匀振动、晃动,粉丝这时从瓢底筛眼里慢慢漏下来,进入锅中。

第四道工序是添水、捞渣、拨粉、捞粉、传粉。粉丝进入锅后,这时添水师傅要让锅里的水保持在似开非开状态,否则,就会出现断条或沉底粘锅。拨粉工作也是这位师傅兼顾的,他要把漂起来的粉丝快速地拨到捞粉师傅的面前,再由捞粉师傅有序地捞到手中。“捞粉是最累的,要两个人替换着干。”只见捞粉师傅左手拿着一双特长的筷子,从锅中把拨过来的粉丝捞出,每隔一次快速地放入浸在凉水缸里的右手中,再由传粉师傅把冷却的粉丝快速转移到均粉水池。

第五道工序是均粉、晾粉、堆粉、淘粉、晒粉。均粉就用80公分左右的竹竿把传来的粉丝均匀地在水池中挂起来,然后再放到晾架上控水、结冻。冻到一定程度还要及时按顺序堆放,待气温稍稍上升后,再把堆放的粉丝放进一个18 平方米大水池子里淘粉,淘过后,就可以挂在绳子上晾晒了。(时雨)

(责任编辑:bzbslh)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