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的背后
2017年,我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7.2亿元,同比增长22.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0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居全省第2位。
投资迈上新台阶,总量突破1000亿元。
这是在2016年实现了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规上企业首次突破100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一产比例首次降至20%以下成绩基础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迈上千亿台阶,筑牢了经济发展支撑,储备了经济发展动能,为全面开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力工业项目
涡阳申源彩印包装、蒙城灵感科技智能家居生产、利辛莱科手机触摸屏加工、谯城华佗国药新厂、市经开区亳药千草、亳芜国祯生物质热电厂……过去的一年,全市128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完工。
2017年,我市共有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511个,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比重为43.8%,高于去年同期16.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结构大大优化。
542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9%,高于上年同期16个百分点。其中,28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0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7.9%,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
同时,工业投资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动能加快转换。
2017年,我市工业投资389.3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比2016年提升8个位次。围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我市工业投资呈现出结构加速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良好局面。
投资持续扩大
城市展览馆、体育公园、亳州学院附属学校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建安路涡河隧道、汤王大道涡河隧道、银杏路下穿京九铁路立交桥等项目加快建设。
过去的一年,我市政府投资项目稳步推进,72个市本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5%。2017年全市共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5个,总投资69.2亿元,已全部开工建设。
亳州机场预可研报告已经国家民航局审查,并上报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待批;商合杭高铁亳州段墩柱建设全面完成;青阜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主体完工;引江济淮亳州段主体工程全面开工;137公里国省干线改建及路面改善工程顺利完工;涡河航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太和—亳州天然气管道工程已经省发改委核准,即将开工建设。徐淮宿阜、亳蚌城际铁路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亳蒙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
良好的发展态势,也激发了亳州民间投资活力持续增强。2017年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700亿元、增长24%,增幅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4.4%提升到66.6%。民间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已广泛进入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领域。
实干结出硕果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实干。
我市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完善“五项机制”,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坚持高位推动,加大推进力度。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亳州市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重点项目的统筹管理、调度、考核等工作。实行单月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调度、双月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共同调度的“双调度”机制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推进机制。
创新调度方式,实现精准调度。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努力提升调度精度。进一步完善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各专业项目组、市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四级调度推进机制,实施分层次调度。
实行清单管理,强化过程管控。实行年度计划项目调度清单管理,印发重点项目“计划清单”“市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计划清单”。按月汇总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建立项目“问题清单”“未开工项目清单”,针对每个存在问题和未开工项目,明确责任主体,确定完成时限,纳入市政府督查平台进行跟踪督查,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对未能如期完成清单任务的单位进行约谈和效能扣分。
加大奖补力度,为提高工业项目比重,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促使工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市政府于2017年5月修改完善并印发了《亳州市2017年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奖补办法》,财政预算单独列支6500万元,用于奖补当年新开工、竣工投产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的县区,有力助推了亳州工业项目加快建设。
有投资有未来
昨天的投入就是今天的产出,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后劲。
有投资,才有未来。今年,我市将继续落实“四督四保”制度,计划全年实施市重点项目7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900亿元以上。计划实施市本级政府投资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31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5亿元。强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扎实推进一批PPP项目尽快落地建设,进一步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同时,深入研究国家、省出台的重大政策方针,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谋划一批好项目新项目大项目。完善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库和“十三五”项目库,力争2018年全市谋划项目1200个以上,总投资3600亿元以上。
1000亿元,一个里程碑。
1000亿元,一个新起点。
站在新起点,亳州将迎来更多新突破。 (本报记者 杨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