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副主任孙德平: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绘制生态农业画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农委副主任孙德平: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绘制生态农业画卷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全面完成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搬迁任务;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近日,市农委副主任孙德平在接受本报记者访谈时表示,去年以来,市农委按照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细化整改方案,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作战,全面开展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以来,市农委按照中央环保督察要求,不断强化生态农业意识,先后制定印发了《亳州市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年)》《2018年亳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点》等方案和一系列文件,建立考核机制以及定期调度机制,开展巡回不间断督查,倾力推进环保问题的解决。

“我们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列为农业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加大资金投入、人员投入,深入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孙德平说,在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及引江济淮亳州段等重点区域开展禁养区划定工作,督导县区制订禁养区划定方案和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搬迁实施方案,全市共摸排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85家,2017年10月底,全市禁养区内185家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完毕。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我市实际情况,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孙德平介绍,各县区对规模养殖场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对853家未建治污设施或治污设施不完善的养殖场,建设“雨污分流管网、三防堆粪场、集污池”等治污设施。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基本解决规模养殖场污染环境问题。2017年底,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覆盖率98.3%,治污设施运行率96.2%。

孙德平介绍,去年以来,市农委开展五条河沿岸养殖场搬迁工作,对亳州区域武家河、油河、赵王河、小洪河、包河等5条重点河流沿岸养殖场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全面开展关闭搬迁工作。需关闭搬迁124家,其中谯城区100家,涡阳县24家,截至8月12日,谯城区已停养关闭100家;涡阳县已关闭搬迁24家。

据介绍,市农委聚焦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着力探索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组织全市畜牧技术人员对规模养殖场开展了粪污全量化还田、粪污堆积自然发酵、尿液和污水肥料化利用、沼气(能源化)利用、粪污基质化利用等5大主推技术模式,着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制定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任务清单”,对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种养循环示范项目建设、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改造工程等进行了任务分解,加大督查力度,推动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72.8%,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9%。

市农委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要求,开展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2017年新创建1个部级、2个省级、6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场9家、省级17家、市级300家。

“下一步,市农委将继续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要求,将生态农业建设列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加大督查力度,确保整改成效。“孙德平表示。 (记者 汝平)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