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旬老党员病床前按下遗体捐献手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1岁的刘峰是蒙城县篱笆镇刘庙村村民,同时又是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7月4日,生病期间的刘峰和妻子一道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按下手印,用行动践行着对党的誓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大爱。

QQ图片20180926192343

刘峰夫妇签下遗体捐献志愿书

“党牵挂着我,我也得对党有贡献”

今年51岁的刘峰,是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2016年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个病到多个医院查,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好的特效药,住院都是缓解病情。”妻子李淑兰介绍,自己身体也不好,是名宫颈癌患者,由于受重大疾病的困扰,巨大的医疗开支,导致家庭经济一度十分困难。

村“两委”干部听说到刘峰的家庭情况后,于2017年将他们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我是一名党员,有好的政策要先让更需要的群众享受,所以从来没有主动申请过。”刘峰说,当村干部将他列为帮扶对象,经常上门嘘寒问暖,让他很感动。

长时间的治疗并没有让刘峰的病情有所好转,想到生病期间党和政府的照顾,刘峰和妻子一直思考着如何回报这样的关怀。“我喜欢看报纸和电视,经常看媒体宣传,有人捐献遗体或者器官帮助他人。”刘峰说,了解过政策后,他就立刻和老伴儿商量,决定进行遗体捐献。

捐献遗体献出生命礼物

这个想法得到了妻子李淑兰的支持,并决定和他一起捐献。随后,夫妻二人将想法告诉了正在某解放军部队服役的儿子。儿子起初并没有答应,因为儿子认为他是家中独子,现在身在部队,暂时不退役。还没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若死后再不能为父母送终,会十分不孝。

“我就给儿子说,你在部队好好干,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孝顺了。”刘峰说,他和妻子捐献遗体的想法十分坚决,反复和儿子沟通后,终于得到了儿子的支持。

今年,7月3日上午,刘峰通过114查询电话向蒙城县红十字会提交了申请。

无私大爱感动众人

7月4日,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刘峰的病床前,正式办理完捐赠手续。见证了身为老党员的他和妻子一起,将大爱传递出去。

“遗体捐献是一项无偿自愿的公益事业,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境界。有时候一位捐献者的器官能够同时挽救七八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这对逝者来说也是生命的延续。”蒙城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郭楠楠说。

刘峰夫妇将捐献遗体事迹得到广泛的关注,他们的大爱也感动着身边的人。“这没啥值得表扬的,我是党员,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一直想着我,我也要做到党员的代表性。”刘峰说,签下了志愿书,也就完成了他和妻子最大的心愿,面对病痛也充满了勇气。 (记者 李锦文 整理)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