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这养殖场的活不重,就是喂喂鸽子,打扫打扫卫生,同时还能学到一些技术,挺好的。”近日,在涡阳县丹城镇相柿园村的博涛养殖场里,笔者和正在忙碌的贫困户相昌军聊起了家常。
相昌军家庭原本还可以,可是因为一次建房,他不幸从楼上摔了下来,造成粉碎性骨折,3万多块的医疗费用一下子将他家拖进了贫困户的行列。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郭美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到场里打工,每月给2000元的工资。
相昌军说:“小郭这孩子不容易,前几年也是贫困户,通过努力,脱了贫,给大家带了好头,还把我们这一帮穷乡亲都叫到她的场里打工……”
郭美丽10多年前和本镇相老家村青年相分队结婚,可女儿出生的时候因为早产造成肢体残疾和脑瘫。为了能给女儿一个健康的未来,郭美丽夫妻俩带着女儿到处医治,东挪西借,很快将这个原本小康的农村家庭陷入了贫困之中。
郭美丽说:“当时压力很大,孩子治疗费用较高,而且还不能出门打工,出路在哪里?当时我和分队也很迷茫。”
时间到了2014年6月,国家扶贫工程的春风吹到了涡阳,经过申请、公示等程序,郭美丽家被村里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毕竟是年轻人,当贫困户面子也不好看,但是有了政策,有了保障,自己心里也就有了底,当时就和老公商量得干点啥,我们就申请扶贫贷款,开始在家里养肉鸽,基本一年多的时间就还上了贷款,2016年底达到脱贫条件,俺就摘了穷帽。”说到这里郭美丽很开心。
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脱了贫的郭美丽想,贫困的日子不好过,现在自己能不能帮着其他贫困户干点啥?和相分队一商量,决定扩大养殖场的面积,让村里几户贫困乡亲都来帮忙,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郭美丽的想法得到镇村的大力支持。丹城镇党委书记张作飞说:“对于有能力、又愿意干事创业的贫困户,我们应该大力扶持。特别是像郭美丽这样的脱贫户,有技术而且能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我们肯定会用足政策,全力帮助。”
2018年4月,15万元的扶贫金融贷款到位后,郭美丽就把村里的5户贫困户,共16人请到场里打工,搭建鸽笼,购买种鸽…… 扩建工作有条不紊,12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顺利建成,2000对种鸽入住,1000多对肉鸽很快上市,现在每周可出售一批,效益十分可观,当然大家的工资也得到及时兑现。
村里50多岁的贫困户刘秀英,因为丈夫有病导致贫困。出去打工这个年龄人家不要,有一段时间她心情十分低落。见此情况,郭美丽将刘秀英请到了自己的养殖场,生活有了希望,刘秀英也变得阳光很多。
在养殖场刘秀英对笔者说:“等技术学会了,我也买些鸽子养养试试,总不能老靠政府,老靠郭美丽,想致富还得靠自己。”
郭美丽说,今年年底养殖场的规模能发展到6000多对12000多只肉鸽,到时再增加些“银王”“灰卡”等优质鸽,要进一步提高收入。同时,致富不忘乡邻,她表示,对于贫困户愿意搞养殖的,她会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防疫,低价提供配方饲料,同时还可以帮助贫困户销售肉鸽。
“如今郭美丽的肉鸽养殖场已经成为镇村的扶贫基地,脱贫户带动贫困户,让很多贫困户在她这里看到了希望。目前涡阳县这样的户已经有50多家,他们正在成为涡阳脱贫攻坚新的生力军。”涡阳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永说。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