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村民不识“扶贫菜”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萝卜!”

“不对!这是田菜!”

“这是豌豆!”

“不对!这看上去象豌豆秧,但它叫桔梗,是一种中药草!” ……

“哈哈,这种庄稼的村民也不识这农家菜喽!”12月2日上午,蒙城县漆园街道办事处开发的20MW光伏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的精准扶贫示范基地里,创客管理员徐旋旋同脱贫村民邓兰、王素玲等乐呵呵地笑谈着眼前这些说不出菜名的农家菜。

“甭说他们叫不出这些菜名,我这包村干部也有许多不知道是啥名,里面有80多个品种,就知道是扶贫开发的特色种植产业……”陪同参观的漆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袁雪峰向笔者介绍说。

不识菜名莫奇怪,因为在基地里种植的上百种植物根本就不是“菜”。据管理员徐旋旋介绍说:“这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占地1766亩, 2016年由蒙城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园区主要以中药材、食用菌、高端果蔬种植和技术推广为主,配以部分高端花卉和苗木繁育!”

“园区主要是实施精准造血式扶贫,与漆园街道黄寨村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蔬菜大棚认领或代耕代种协议书,免费提供给贫困户认领,确保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今年花园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50万元参股分红扶贫,惠及到31户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可分红1100元以上,园区流转土地1766亩,涉及七个自然庄36家贫困户……”袁雪峰乐着向笔者介绍脱贫村民实现从产业工人到承包户再到创业者的“扶贫经”。               (邓云龙)

(责任编辑:bzbszff)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