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刊不是再见,而是转身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henay9128

“道乡说道”论坛为《亳州新报》办了一期告别节目

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1月4日晚,市区建安文化广场之意书社内,离别的情绪特别得浓。“道乡说道”论坛第五十期迎来一期告别节目,六位和《亳州新报》有缘的嘉宾现场回顾了这份报纸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分享了他们与该报的故事。并以依依不舍之情,正式向2019年停刊的《亳州新报》道别。

《亳州新报》前身《亳州广播电视报》《亳周刊》,从创刊到停刊,这份报纸共走过了二十个春秋。苏标与《亳州新报》的前身《亳州广播电视报》有着十年情缘,时任编辑部主任的他在自己最有激情的青春时期与这份报纸结伴,用心、用情工作,策划了很多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刊,并通过这份报纸结识了挚友,找到了挚爱。当晚,苏标除了讲述他与《亳州新报》的点滴外,还拿出了珍藏已久的部分剪报作品与大家分享,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作家张超凡曾是《亳州新报》忠实的读者与投稿人,他说,这份报纸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温暖和用心,所有报纸从业人员都兢兢业业,给投稿人留下很多温暖的举动。“希望他们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扬勤劳精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张超凡说。

读者、作者、参与者。我市教育工作者张秀礼曾以这三种身份与《亳州新报》结缘。2000年,他通过招聘成为报纸校对人员,两年后因身体原因离开。至今18年,不离不弃,一直默默关注这份报纸,这份报纸也深深改变了他。“报纸停刊了,我百感交集,满怀不舍,但依然要说三个词:感谢、感激、感恩,算是对它的怀念!”张秀礼说。作家杨勇浅谈了他给《亳州新报》投稿的故事,并为其赠诗一首:复道当年万口传,惜君即是惜华年。君祝日新还旧梦,犹多旧雨湿云笺。“诗中用了很多重字,起到依依不舍,念念不忘,反复回还的效果。表达的就是我此刻之心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祝愿。”杨勇说。

《亳州新报》原总编辑邓传功和记者李鹏也来到了现场,他们各自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忆起了与报纸的星星点点。邓传功说,报纸停刊本身就显苍凉,但,这是大势所趋,应该怀着哀而不伤的情绪告别。停刊不是再见,而是转身,他们会初心不改,投入到崭新的阵地——新媒体,继续与大家见面。

(责任编辑:changyanmin)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