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好搭档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左二)带领工作队员看望贫困户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多云

转眼,2018年又过去了。

回顾过去的一年,感觉收获颇丰。

2018年,李寨村共有22户贫困户84人已通过第三方评估检查顺利脱贫。今年验收,效果很好,脱贫满意认可度达到了100%,创造了历年最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李寨村有一个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很强的团队——驻村工作队。

朱峰,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我的得力助手。来村前是涡阳县纪委办公室主任,文字功底十分了得。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循着“啪啪”键盘敲打声而去定能看到朱峰的身影。他伏在电脑旁,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插入、复制、粘贴、编辑、排版、打印、复印,他样样精通。他的钢笔字很好,又是一个热心肠,无论是村召开的例会还是贫困户识别、退出过程中举办的村民代表大会,每张会议记录都留有他的笔迹;无论是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措施制定,还是“一村一品”中药材主导产业规划筹备、合同编制、材料申请等均有他的耕耘。大凡他修改过的上报材料都会作为样板在全镇推广。

朱峰是一个电脑复印机修理行家,换硒鼓、添墨粉得心应手;各种办公设备有了小毛病他见了手到病除。他还是一个细心人。一年多来全村拍的照片,他都随时收集整理,按不同项目、不同事件、不同人物分类保存。有时候就连贫困户吃的药他也要问个明白。记得有一次去贫困户孙保田家走访时,孙保田老是反映家属吃的“药”效果好但就是贵,这种“药”公家药店又买不到报销不了,所以每年吃药费用开支很大。

为了弄清楚咋回事,朱峰顺手拿起药瓶仔细看了看,终于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吃的“药”不是标有“药字号”的真药而是写着“国食健字号”的保健品。道理讲清楚了,孙保田一家十分感激。生活中,朱峰还是做饭高手,有时候我们在田间采摘的野生荆芥、荠菜、腊菜等经他手一捣鼓,便成为色味俱全的美味佳肴,看了让人食欲大增。他,诙谐、幽默,特别是在户脱贫、村出列的关键时刻,大家昼夜加班,疲惫不堪,不是入户核校就是填表、报材料,几乎是超负荷运转。在这时候,朱峰就会送来几句调侃,大家捧腹大笑,一切的抱怨与劳累便烟消云散。邻村一位干部曾羡慕地说:“朱峰副队长,你就不能到俺村里呆得一阵子吗?”“可以呀,但恁们不能没眼没脸地使俺干活,可能保证俺能原封不动地回来!”呵呵!又是一句风趣调侃。

宋猛,驻村工作队员,来自朱峰同一个单位,是我的称心帮手。他好学,悟性强。刚开始时,他对扶贫档案一无所知,后经我略加指点,他便茅塞顿开。由于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其所产生的扶贫材料具有延续性,这就要求一户一档材料既不能装订成册,又要确保独立、完整、安全。于是,宋猛便挖空心思,摸索出一个好的整理办法——彩色纸张隔离法,即将每户归档材料分小类用彩色纸分开,然后再对每一小类的材料集中排列编号,这样后续材料就可以在每一小类下续存、编号。这种整理方法得到了上级部门认可和推广。

宋猛工作认真、有韧性。在归档前做到“三不接收”,即材料不齐全的不接收、内容不完善的不接收、逻辑错误的不接收。有的贫困户常年不在家,材料收集是个棘手活。但在宋猛的坚持下,村干部不得不利用春节贫困户回家过年时机上门收集,或者通过微信传输打印收集。宋猛还是个数字分析高手。他采取倒推的方式确定2014年开始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真实户数、人数。他首先从目前国办系统贫困户实有户数人数入手,结合历年历次动态调整中户内人员增减、整户进入、整户退出、整户死亡等数据变化,一步一步往前推算,最终确定李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22户640人,每户都建有档案。宋猛性格直爽,说话直截了当。对村原有的不良习惯,个别村干部存在的不规范行为甚至有违反廉洁纪律的苗头敢于直言、提醒,收到了教育干部、保护干部的目的。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这是我们驻村工作队自始至终工作原则,也是我们带领村“两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为准则。目前,李寨村全体干部在驻村工作队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县摘帽脱贫攻坚战役中。(作者系涡阳县楚店镇李寨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

(责任编辑:changyanmin)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