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晚报-中国亳州网讯 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市政协依托委员工作,不断培养委员履职能力、拓展履职平台、加强服务管理,组织委员切实履职尽责。
培养履职能力 压实履职任务
我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在加强政治引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训履职所必备的相关知识。结合委员关切,适当涉猎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科技以及军事、外交等方面热点问题,拓展委员知识面和思维方式,着力提升委员“四个能力”。每年除要求政协常委至少参加2个、委员至少参加1个重点议题协商外,还组织开展了每年每位委员至少提交一件提案,反映一条社情民意信息、参和一次界别活动、为民办一件好事实事的“四个一”活动。
拓展履职平台 创新履职实践
去年来,我市开启了社区委员联络室建设和委员进社区工作,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社区委员联络室改革试点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委员联络室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五有标准”(有一处固定场所,有一支委员队伍、有一份工作计划、有一套工作制度、有一个管理服务体系)、“四项内容”(宣传政策、汇聚力量,汇集民智、建言献策,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征询意见、改进履职)、 “五种形式”(接待走访群众、举办专题座谈、组织调查研究、参与基层协商、开展为民服务),推进了社区委员联络室建设和委员进社区工作。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共建立社区委员联络室73个,市、县(区)政协委员中有5158人次参与了活动,其间委员们议大事、访民事、解难事、做好事,较好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反映民情民意、助推社区发展建设的积极作用,赢得了所在社区、群众、政协委员等多方满意,成为我市政协履职中一项有特色、有作为、有影响的重要工作,被列入省政协特色工作联系点。举办每月1次的“委员接待日”活动,由主席、副主席轮流接待委员,听取并反映委员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了委员智库,将专业特长比较突出的委员吸纳为智库成员,发挥其在政协相关专题研究中的咨询作用。
加强服务管理 强化激励约束
2015年以来,我市制定实施了《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办法》,采取一人一档案、一月一填报、一季一汇总、一年一总评的形式,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对委员履职情况及时进行登记、统计、反馈和通报。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履职业绩突出的委员进行通报表彰,优先选派外出参加学习,并在换届时向组织、统战部门建议保留。对履职不合格的委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并向组织、统战部门通报其履职情况。对极少数不能履职的委员,由政协和组织、统战部门进行劝导。如2016年我市政协换届前,市政协根据委员的履职考核情况,向组织、统战部门开出了150多人的“正面名单”和15人的“负面名单”。绝大多数得到认可和采纳,其中,15人的“负面名单”人员均未成为新一届政协委员。我市还组织开展了优秀提案、优秀社情民意信息、优秀调研(视察)报告和协商发言评比表彰,每年按10%的比例进行评选,并在当年最后一次政协常委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陈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