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这一天也是“祭灶爷”的日子。近几年,我市不少地区渐渐弱化了这一习俗,也有的人想过却不知怎么过。那么在亳州,祭灶爷有哪些讲究呢?
腊月二十三 亳州祭灶爷
“如果说腊八是开场的锣鼓,那么小年就是大年的序幕。一般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在亳州‘大年三十,小年十五’,腊月二十三是我们祭灶的时间。”亳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杨本科曾对亳州祭灶爷的民俗做过一番研究。
杨本科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开始祭老灶爷。
一般祭灶爷会在灶台上贴上灶王爷的神像,两边写着: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户人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
灶爷看着锅 必定欠账多
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会贴一张灶王爷神像。灶王神像,有些地方是男女两人,女神是灶王奶奶。有些地方只有一个灶王爷,在亳州,过去的神像也是仅有一个灶王爷的。
“在我小的时候,我们家的灶神像是只有一个灶王爷的,河南省有男女两人。我爷爷曾告诉我,是安徽的灶王爷和河南的灶王爷打牌,把灶王奶奶输给了河南的灶王爷了。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调侃的话,但是在当时,可能是印刷神像的刻板差别比较大。”杨本科说。
关于粘贴灶王神像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杨本科说,灶王神像贴在锅门口一边的墙上,就低不就高,据说是“灶爷看着锅,必定欠账多”,意思是灶王神像贴得越高欠债越多。“过去我们家都贴在在灶台上方,靠近烟囱的地方。现在看来好像是贴错了,怪不得我家一直没钱。”杨本科打趣说。
去尘净庭户 辞旧来迎新
祭灶时,还会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也就是麦芽糖。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在亳州农村还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谣,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杨本科说,祭灶后,家家就开始蒸馍,炸丸子,炸麻叶,炸馓子,做菜等,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网上流传有一首《腊月歌》,亳州人过年的流程大概与此相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接下来就要“去尘秽,净庭户”了。把大小家具刷洗干净,室内要扫屋顶,擦门窗,还要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衣服被褥,洒扫庭院,迎接春节的到来。(曾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