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返乡人的脚步匆匆
手里拎着油漆桶,口中叼着火车票,在人潮中挤上挤下……说起春运中的旅客,很多人脑海中容易浮现的是这样的画面。如今,务工老乡的行囊轻了,发达的交通让回家路变“短”了,但外出务工的游子们的思乡情却更浓了。
行囊变轻了
王双喜是一名春运服务志愿者,每年他都会在车站为旅客提供志愿服务,至今已经七个年头。对旅客行囊的“减负”,他有着直观的感受。
“以前的行李又大又笨,锅碗瓢盆、被子、书……过年都要扛回家。”王双喜说,不论是农民工返乡还是出行,都是火车站工作人员和他们志愿者最紧张忙碌的时候,外出务工要自己带着被子,油漆桶里可以装一些小物件,没有座位的话,还能当板凳,“有时候一个编织袋两个女孩子都不好抬”。
近两年,王双喜感到志愿者们 “清闲”了不少,各种编织袋少了,大牛仔包少了,油漆桶少了……一个双肩包和一个拉杆箱成了很多旅客的“标配”。
“现在物流方便了,在家也能买到全国各地的特产。以前过年回家的时候,也把被子带回家,里面可以藏钱,更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过了年还去不去,工作不稳定。”32岁的陈子蒙家在谯城区芦庙镇,如今在浙江打工,今年回家给老人孩子买了几件衣服,他自己也只装着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一个拉杆箱就装完了,“如今家乡什么都不缺,回家团圆最重要”。
回家路 “短”了
行囊轻了,回家路也比以前“短”了。
“现在火车提速了,买票也方便,不像以前为买不到票回不了家发愁。”陈子蒙说,现在网上购票不用再整夜排队,火车票买不到,还可以坐大巴。出了火车站后,公交车可以送到东、西、南三个客运站,在那里有开往各乡镇的班线车,“光路上的时间现在回家比以前能省两个小时左右”。
除了打通老乡回家的“最后一公里”,我市还采取多种措施方便大家出行。
据了解,春节前我市人社局等部门组织大巴前往上海、杭州两地,免费接老乡回家;在车站遇到家住偏远乡村的老弱病残,志愿者则免费送回家;公交部门在春节期间开展“免费乘公交”活动……
思乡情更浓了
近乡情更怯。家乡的变化除了让外出的老乡们感叹发展的速度,更激发了他们深藏在心底的思乡情。
与其他轻装简行赶春运的人不同,家在涡阳县义门镇的刘明依旧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外打工近十年,他这次返乡把所有行李都带了回来,年后决定不再出门,在家门口找个工作。
“我在江西一个机械厂打工,现在咱们家乡也不断有大型企业开工,听说工资也不错,离家还近,何必再往外跑呢?”刘明说,每次春节回家,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可喜变化,回来就不想走,所以今年决定就留在家乡发展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刘明有同样想法的老乡不在少数。以前外出是家乡没工作岗位,如今家乡迅速发展,他们也不想背井离乡,而是希望在家门口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李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