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年的“样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年关将近,我把几双皮棉鞋收集起来,打算拿到小区门口的擦鞋大嫂那里好好保养一下,一连去了三次,她都不在,只有她的女儿守着摊子。“这可不像大嫂平时的工作作风啊!”平时,大嫂守着鞋摊寸步不离,唯恐漏掉生意,年跟前正是生意热络的时候,她怎么慢待了赖以糊口的营生?真奇怪。

周日中午,吃罢午饭我就去鞋摊,正巧,大嫂从外面回来了,一头热汗,两手都拎着东西,脸庞被寒风吹得红红的,一瞅见我拎着一包鞋站在那里,马上带笑说:“擦鞋啊,这就来。”说着,拎过小马扎,把工具箱打开,拿出毛刷和鞋油,一连串动作流畅熟练。

随着毛刷上下左右翻飞,我的思绪也飞扬起来。这位大嫂是外乡人,一年前来到这里,在我们小区门口摆了这个鞋摊。因为这一片人口密集,她脾气憨厚,服务态度又好,所以日子还过得去。天长日久,大家都知道她原本有个清贫却幸福的家,两年前丈夫跑运输出车祸没了,她不愿孩子受影响耽搁学业,强忍悲痛。去年孩子考上这里的大学,她便跟过来照顾孩子,就手摆个鞋摊,挣几个算几个,一方面帮帮孩子,一方面补贴在老家种地的公婆。孩子住校,她在小区旁边租了间极便宜的彩板房,暂以容身。

北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得脸生疼,大嫂的两只手冻得像红萝卜,擦一会儿,放在嘴边哈几口气取暖。我有些不忍,说:“这大冷天,带着孩子在彩板房里住着,不受罪吗?快到年跟前了,不回家看看?”她点头:“我这几天忙着采购年货,就是想赶在小年之前回家呢。”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我来了几趟都没找到你呢。”她憨厚地笑道:“不好意思,你担待些!一年多没回家了,好不容易回家一趟,想多带些东西给公婆,两老在乡下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啥市面,我想收集些别的地方过年的‘样子’给他们看看,让他们开开心心过个年。他们好久都没笑过了。唉!”沉默了一会儿,我问:“年的‘样子’?怎么收集?”“嘿嘿,这只是我的想法。这儿的人过年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我就买一些。比如绿豆圆子、豆干、蒸糕,价格不贵,味道好,包装也好看,又是本地特产。我带回家给两老尝尝,跟他们说这里人过年就爱吃这个,再把包装袋上印的这里的风土人情讲给他们听,他们一定会觉得新鲜有趣的,跟左邻右舍拉呱也有了话题。”

离开鞋摊,我忍不住回头看,寒风中,大嫂仍在低头弯腰用力地擦鞋,鬓边散乱的银丝在阳光下闪着光泽。一阵感动漫上心间,生活给了她巨大苦难,她却坚强地挺住,不仅要把日子过下去,还要紧紧拉着亲人一起,把日子过好。我想,新的一年,生活一定会给她一副新的“样子”。(赵闻迪)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