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我市印发《关于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
我市将围绕中央、省巡视反馈意见真改实改、全面整改,精准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的“多、推、虚、浮”问题,从严从实,坚持“四对标四整治”,切实做到规矩严在经常、监督就在身边、作风转在实处。
会议数要同比减少10%以上
整治会议多、文件多的问题。《实施方案》指出,坚持少开会,2019年各级各部门会议数要同比减少10%以上,能开电视电话会议的不要求集中开大会,市开到县区、乡的会议,县区不再作重复部署,参会人员相同或相近的会议套开或连续召开。
《实施方案》指出,要坚持开短会,部署专项业务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网络视频会议时间不超过90分钟,单项业务会议领导讲话不超过1个小时,大会发言每人一般不超过8分钟。坚持少发文,2019年各级各部门发文数要同比减少10%以上。除中央及省委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不得将是否发文、是否组织学习文件纳入考核事项或提出硬性要求。
同时,坚持发短文,市委印发的政策性文件一般不超过10页纸,各级各部门严禁照抄照搬照转上级文件,严禁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重在出台结合实际的具体贯彻落实举措。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扶贫办2019年发文均要比2018年减少50%以上。
整治检查多、考核多的问题。《实施方案》指出,要大幅减少督查检查考核的次数,从2019年开始对督查检查考核实行计划管理,市级层面计划安排135项,较上年压减66.4%以上。市直部门不得擅自出台新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市县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均要减少50%以上。
杜绝“一有错就问责”错误倾向
精简检查考核的内容,大幅减少检查考核填报的数据和上报的材料,重在考核工作实绩。市、县区不得开展脱贫攻坚专项考核。
整治“留痕”多、材料多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除中央及省委明确要求的事项外,各级各部门原则上不再提出留痕事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切实为基层减负。除中央明确规定外,各级各部门不得要求单项工作用专门笔记本记录,不得要求通过微信、QQ、APP等晒工作痕迹。重点整治纸上扶贫,坚决减少频繁填表报数,全市手机扶贫APP全部停用,不得重复进行扶贫对象信息采集。
整治宣传标语多、展示牌多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各部门不得将设置宣传标语、宣传栏、展板等事项纳入考核或提出硬性要求。不得制作高档大型扶贫展板、作战图、画册,不得要求挂横幅、涂标语“村村全覆盖”。注重采取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当方式,宣传群众最关心的政策内容,强化宣传的实效性。
整治推诿扯皮、不愿担责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凡是属于本级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事情,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履职尽责,决不能一点点小事都层层上报请示,把问题和矛盾层层向上推。要激励担当作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鼓劲,坚决消除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思想,严肃查处慵懒怠政、消极应付、失察失职行为。
整治责任往下推、板子往下打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不得把签订“责任状”、设置“一票否决”作为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凡是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原则上一律取消。不能简单以问责推动工作、等同管理、代替整改,坚决杜绝“一有错就问责、一问责就动纪”的错误倾向。各级巡察组、专项巡查督查组、检查考核组一律不得就移交问题线索直接提出具体处理意见,纪检监察机关一律不得直接将上级部门交办意见作为案件定性处理的依据。
整治服务群众和企业“冷硬横推”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落实首问负责制,提高政务热线服务实效,强化公开评议,持续提高群众和企业满意度;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成”,优化办事流程,减少繁琐环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扶贫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主动为贫困户特别是革命老区的贫困群众排忧解难,落实各项政策,确保扶贫实效。
整治新官不理旧事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勇于担责,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一以贯之,不别出心裁,不另起炉灶。
汇报工作不得糊弄、应付、敷衍
整治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要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反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决不能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而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入脑入心,结合实际拿出过硬举措,不折不扣、落实落深落具体。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地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着力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实效。
整治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汇报工作、报送材料、开展整改不得隐藏、遮掩问题,不得糊弄、应付、敷衍、阳奉阴违、欺上瞒下,不得编造和提供假业绩、假典型、假数据、假材料、假情况,只搞真的、不搞假的,做到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反映情况。不得为迎接督查检查考核装修布置、开展突击性预检预评估,掩盖真实情况。重要情况、突发性事件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要第一时间如实上报。不得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结果真实。
整治热衷堆“盆景”、搞形象工程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政绩,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得好大喜功搞“面子工程”、脱离实际上项目,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加强科学论证;不急躁冒进、劳民伤财,坚持量力而行;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不得盲目抬高标准、层层加码。
多到困难较多的地方去调研
整治脱离群众、拍脑袋决策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认真落实决策前调研论证、专家咨询制度,每个班子成员应当亮明态度并记录在案,主要负责人末位表态,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对主要负责人搞家长制、“一言堂”、压制不同意见,随意决策、贻误党的事业等行为,严肃问责。
整治学习、调研走过场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贯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若干规定》,紧密联系职责,聚焦实际问题,开展学习研讨,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得搞走秀式调研,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对问题视而不见,搞整改避重就轻,安排部署工作不切实际,不接地气。要多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去,倡导“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调研,真正摸透实情,注重现场指出问题、帮助解决困难。调研报告要务实管用,对策建议要接地气,成果转化要能落地。多到革命老区去、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最贫困的群众家里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整治人浮于事、庸懒散拖的问题。《实施方案》要求,加强效能建设,明晰职责分工,明确办理时限,提高执行力,对不作为慢作为、消极懈怠、萎靡不振的,该调整的调整、该处理的处理,让有为者有位、消极无为者失位。鼓励干部到基层、到扶贫一线去历练,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
突出“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
据了解,本次专项行动将突出“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严规矩”,就是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各项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强监督”,就是要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表现,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深做实“三查三问”;“转作风”,就是要教育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三严三实”,树立正确政绩观,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蔚然成风。
我市将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自觉,突出领导带头,在“学、查、改、立”上一体推进专项行动。
坚持政治导向深入“学”。将加强理论学习、深化思想认识贯穿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政治意识,夯实思想基础,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查”。要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准确把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进行全面自查;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日常监督检查、专题调研督查发现问题,组织认真核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顽症痼疾,开展随机抽查。既查老问题、显性问题、共性问题,又查新问题、隐性问题、个性问题;既在基层查问题,又在上面找原因,制定问题清单,切实做到衡量尺子严、查摆问题准、原因分析透。查找问题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坚持目标导向彻底“改”。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实行清单管理,确保整改质量,建立长效机制。
坚持效果导向长久“立”。要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来看待、来坚守,把阶段性成效和形成长效机制有机统一起来,形成既不敢也不想搞“形式”的大环境。要紧扣“十戒十做”“四对标四整治”,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措施具体、监督到位、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不断扎紧织密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笼子。
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获悉,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是加强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三严三实”、深化“三查三问”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市将压紧压实责任,严肃监督问责,弘扬严实作风,通过此次专项行动巩固拓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为推动党中央及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到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提供坚强保证。(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