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实干 迈出现代化建设新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盘点2018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发展速度领跑全省
在省统计局公布的2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有21项,前三位的有13项,第一位的有7项。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77.2亿元,增长10.1%、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是全省唯一增速超过两位数的市。
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7.1%,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居全省第二位;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6.5∶38.9∶44.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3%。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攀升,被省政府办公厅、省统计局总结为“亳州现象”。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97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形成一批制度成果。
蒙城县“一户一块田”创新实践推动农村改革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
亳州经济开发区获批全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三个先行试点开发区之一,改革经验在全省推介。
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亳州银保监分局、市中医药管理局顺利挂牌,行政体制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72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9.6%;其中383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26亿元,投资完成率、竣工率、开工率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位。
中嘉环保建材、万成辉机电机械装备、美誉医药产业园、群康药业中药饮片等9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或主体完工,鸿路钢构等40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8元,增长10.2%、居全省第一位;农村、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2756元、29711元,增长10.1%、9.1%,居全省第二、第四位。
城镇登记失业率2.8%。
民生支出占比85.2%,33项民生工程落实资金178.2亿元。
25个贫困村出列,4.9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上年的1.67%降至0.86%。
苦干实干成效突出
“大力推进降成本,增强民间投资动力”经验受到国务院及省政府通报表扬,市政府连续三年荣获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称号并荣获稳增长贡献奖。
“互联网+政务服务”等5项工作获省政府肯定推广,企业债券发行等5项工作获省政府表扬激励,民营经济发展等119项工作获省级以上表彰。
《报告》从五个方面总结了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兴工业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奏出新乐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健康养生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
【亮点】
中医药产业首位度显著提升
编制完成《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协同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达1096.8亿元。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313亿元,增长10.8%;179个重大药业项目完成投资142.5亿元,增长36.7%,在全省考核中获评A档。全国中医药百强企业已有57家落户我市,3家本土企业入选中华民族医药百强。
【亮点】
工业发展质效持续提高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8%,工业投资增长51.5%,技改投资增长81%,均居全省第一位。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9家,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152台,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到7.9%。古井集团位列中国轻工业食品行业50强、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达104.8亿元,增长19.95%,利税总额56.9亿元,增长26.2%,“古井贡”品牌价值突破1000亿元,达1018.7亿元。
【亮点】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9家,是建市17年的总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6.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3家,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省重大科技专项11项。聚力招才引智,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45人。亳州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亮点】
脱贫攻坚战果丰硕
我市连续两年在省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谯城区、蒙城县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4.8亿元,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村项目551个、到户项目16.6万个,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301个,帮扶贫困人口就业16838人,改造贫困户危房13185户,硬化非建档立卡贫困村道路1038.1公里,兑现“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166.3万人次。
【亮点】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粮食总产居全省第二位,小麦亩产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0.1%。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49家。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40.9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企业38家、产品73个,新增巩店香椿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31亿元,新培育电商经营主体531家。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亮点】
生态宜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转办的群众信访件、省环保督察交办突出环境问题等整改工作。中心城区和三县县城规划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PM2.5平均浓度下降11.1%,优良天数提高4.5%。整治城市黑臭水体30处,水环境质量考核居全省第三位。建设森林生态廊道360公里,60.6公里林拥城绿道荣获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称号。
【亮点】
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我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守护平安——2018铁拳行动”,侦办涉黑案件5起,摧毁恶势力团伙63个,实现刑事案件发案数“五连降”、群众安全感指数“四连升”。
展望2019
《报告》强调,2019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并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深化四项专项整治,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8.5%左右;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3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涡阳县和利辛县脱贫摘帽,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单位GDP能耗、用水总量控制、万元GDP用水量等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关键词】
总体思路
《报告》提出,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坚定不移提升城市能级;坚定不移推动乡村振兴;坚定不移改善人民生活。
【关键词】
三大攻坚战
报告将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摆在2019年重点工作的首位。强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着力压降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持续深化政府隐性债务“四清四实”专项整治,稳妥有序去杠杆。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重点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污染防治,聚焦“三大保卫战”和“七大标志性战役”,继续开展“全民参与·环保风暴”活动,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省环保督察交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年度任务。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今年将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清单制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大力破除无效供给,聚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档升级,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持续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参与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关键词】
中医药产业转型提质
在中医药产业转型提质方面,我市将强化规划引领,细化落实《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各项具体任务,推动各产业链协同发力,确保产业总规模突破1150亿元。强化产业集聚,推动中药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产值350亿元以上。聚焦有形、无形两个市场,巩固中药材交易市场行业龙头地位,力争中药流通业贸易总额达770亿元以上。
【关键词】
制造业改造提升
今年将深入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继续实施工业“三百工程”和“个转企、小升规、规提升”计划,新培育规模工业企业80家,工业投资增长13%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加快推动白酒酿造、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煤电煤化工、纺织服装、建筑材料等产业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今年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和蔬果产业绿色增效工程,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增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200个以上,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40亿元。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建成48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关键词】
改善人民生活
民生为本。今年将全面完成33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新开工棚户区住房28224套;投入28.5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21所、幼儿园75所,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平安亳州”。
【关键词】
撸起袖子加油干
《报告》提出,始终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大力弘扬“亮剑”精神,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撸起袖子加油干,苦干实干拼命干,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和亳州发展的质量指数。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报告》号召,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夙夜在公,埋头苦干、拼搏奋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亳州而努力奋斗!( 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