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芳:扶贫战线上的“三好队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涡阳县花沟镇邓寨村驻村帮扶副队长刘宏芳:扶贫战线上的“三好队长”  

xuff92327

刘宏芳走访贫困户

刘宏芳原是涡阳县民政局的一名干部,2017年10月,根据扶贫工作安排,刘宏芳被选派到涡阳县花沟镇邓寨村,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副队长。自驻村帮扶以来,刘宏芳时刻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情况想法子,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

村民脱贫的“引路人”

“多亏了刘队长他们,尽心尽责帮扶,让我重拾了以前的手艺,现在的生活改善不少。”2月13日,家住邓寨村的孙自田高兴地说。

孙自田是村里的贫困户,四个孩子上学,妻子患有精神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年迈体弱,家里就孙自田一个劳动力,生活非常困难。

刘宏芳经常到孙自田家,找老孙聊天,帮助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寻找致富门路。听说孙自田早年跟父亲学会了很多手艺,编筐打篓、推香油、磨豆腐、炸丸子样样精。于是,在刘宏芳的劝说下,孙自田把手艺重新做了起来,白天磨豆腐,晚上编筐篮出售。

“只要转换思维,劣势也能变优势,有了发展产业,增收就不是问题。”刘宏芳说。

重拾手艺后的老孙收入增加了,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现在家里翻盖了新房,吃穿住不愁,孩子上学也不用缴学费,孙自田人也精神起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只有依靠自己奋斗,自己挣钱自己花心里才踏实,办事腰杆硬,说话有底气。”孙自田说。

贫困子女的“好老师”

“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在邓寨村贫困户邓书来家里,刘宏芳正在给他家小女儿邓艳玲谈心、辅导作业。

小艳玲的父亲邓书来自幼残疾,母亲也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是村里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夫妻俩都没有文化,辅导孩子更是无能为力,正值叛逆期的小艳玲学习成绩曾一度下滑,当父亲的邓书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去年7月,刘宏芳来到他家走访时,当父亲的邓书来把女儿学习的苦恼告诉了刘队长,请求她能否帮忙辅导辅导女儿,帮助女儿提高学习成绩,刘宏芳当场满口答应。

为了这一句承诺,刘宏芳放弃了日常休息时间,自学扔掉多年的初中知识,每到周日,雷打不动地来到邓书来家,给小艳玲辅导功课,还为她购买了文具和学习资料。通过一年多的辅导,小艳玲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还逐步上升,刚刚结束的初一期末考试小艳玲成绩占全班前五名。

群众点赞的“好队长”

去年夏天,孙自田的妻子要去亳州看病,刘宏芳知道后,用自己的车把孙自田的妻子送到医院检查治疗。“看病回来,刘队长不仅不要车费,还给俺买东西,真是我们的好队长。”孙自田说。

春节前,刘宏芳看望慰问贫困户孙元华时,发现他的大女儿还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天气寒冷,刘宏芳二话没说,把自己的羽绒袄脱下来穿在了孙元华女儿身上。“刘队长待我们比亲人还亲。”说着,孙元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像这样感人的事还有很多……

据了解,自刘宏芳来邓寨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她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开设扶贫车间,为村民谋发展、促增收、拔穷根,全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发生了显著变化。(武景)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