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与“净”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道理浅显易懂,以静思反省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俭是俭朴的意思,不追求奢华、生活简单化、衣食住行简约即为俭。

《韩非子·喻老》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做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箕角之碗、白玉之杯,角碗肯定不会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享乐的欲望不断扩大,最终必然会酿成大的灾难。”历史验证了箕子的预言,纣王终因自己的贪婪糜奢而身亡国灭。

孔子曾评价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降低对物质的欲望,让心灵安静下来,“俭以养德、静以修身”就好理解了。如果整天蝇营狗苟,奔波于名利场,怎么能够静下来呢?静不是作秀,静不只是身体的安静,心更要静下来。只有心静了,才能看清社会、人生的本相,名利不过是诱饵,静下来才能认清自己,不至狂妄自大,或自卑委屈。

静不了、放不下,是无以修身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时留意,让自己静一静,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有利于我们思考、反省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净是干净的意思,是整洁、纯净,是淡去浮华、回归质朴。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身处干净的环境,便会身心舒畅。到了一个杂乱或肮脏的地方,便想尽快逃离。如果一个人衣着干净、得体、谈吐不凡,我们潜意识愿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哪怕多在一起待一会儿也是好的。如果一个人很邋遢、频爆粗口,我们就会从心底里排斥他、讨厌他。同样,如果我们想接纳自己并被他人接纳,就得做一个干净的人,要严格自律,去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要做到菩提永驻、心镜常明。

“静”与“净”是很高的境界,要立志修为,得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久久为功,心“净”才得心“静”,心静,方能自在自安。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