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万家灯火更灿烂的点火时刻”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春佳节本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但在发射场一线,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人为了发射任务正在紧张忙碌着。奉献是为了比美满新春更圆满的发射结果,坚守是为了比万家灯火更灿烂的点火时刻……

——90 后火箭专家于新辰2012年春节发给家人的短信

于新辰在发射现场(资料图)

亳州青年矢志航天铸重器

“这么年轻就担任了骨干,很好,希望以后继续努力。”2018年2月,在四川接见航天科技人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一名年轻人说。

这位年轻人就是“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亳州籍90后火箭专家于新辰。

2011年,20岁的亳州籍青年于新辰结束了在清华大学四年的航天航空知识学习。面临毕业分配时,很多同学选择了留在北京、上海工作,身为共产党员的他认为,祖国当时处在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应该把所学所获贡献给我国的航天事业。“我就放弃了读研的机会,直接来到大凉山深处的西昌发射场一线。”

“爸爸妈妈,今年我第一年参加工作。新春佳节即将到来,本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但在发射场一线,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人为了发射任务正在紧张忙碌着。奉献是为了比美满新春更圆满的发射结果,坚守是为了比万家灯火更灿烂的点火时刻……”当年的春节,于新辰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回家过年,就给家人发了这样一条短信。

自2011年至今,每年的传统节日,于新辰大都是在工作岗位上陪伴着火箭和卫星度过的。“虽然挺辛苦,没法和家人团聚,但是每次完成这一阶段的工作,我都觉得非常充实,也非常有意义。”

如今,30岁的于新辰已经成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名分系统指挥员,参加并圆满完成了包括“嫦娥三号”“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风云四号”“北斗三号”等重大任务在内的共计60次、80多颗卫星的航天发射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走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

近些天,随着“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三位中国宇航员入驻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喜报频传。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从“蛟龙”探海到“深海勇士”深潜,再到“奋斗者”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程中,烙下了深深的“亳州印记”,呈现出一些像于新辰一样的年轻“亳州面孔”,他们以青春担当铸就大国重器。

“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亳州籍青年杜梦然博士,致力于深海深潜科学与探测技术研究,积极推动深潜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随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下潜20余次,研发了系列深海原位高性能化学探测设备及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系统。

在中国航天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的指引激励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亳州青年铸大国重器,探“星辰大海”。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

大国重器展示梦想,平凡岗位也有光芒。

“现在村里的老人们都亲切地喊我‘闺女’……”说这话的,是用实干书写脱贫攻坚答卷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扶贫干部刘双燕;“他们说知道我女儿在哪个学校上学,知道我家的位置,但我不怕,誓要和他们斗到底……”说这话的,是忍受病痛折磨坚持坚守扫黑除恶阵地的公安干警杨磊;“只有尽心尽力把群众的问题解决了,我才能无愧佩戴的法徽……”说这话的,是把天平别在胸口、把百姓装在心间的全国模范法官张凯;“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共产党员就必须勇往直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说这话的,是市人民医院首批援鄂医生之一的张孝飞……他们都是青年党员。

在科技报国一线,在抗击疫情一线,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扫黑除恶斗争中……众多优秀的亳州青年奋战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以先锋姿态冲锋在前,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中国。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