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政治动员的探索与启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政治动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都能通过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激发民众政治热情,积聚民众革命力量,为实现政治目标不懈奋斗。建党初期,党在自身力量弱小、理论修养不足、斗争经验缺乏的背景下,仍然坚持做好政治动员工作,对党的发展和百年大业具有肇始之功。

政治动员的背景

近代以来,由于列强的残酷掠夺和封建主义的严重束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屡次救亡实践中,由于缺乏正确的政治动员,不论是近代的农民革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革命运动,都没能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也已经意识到,要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完成革命任务,必须积极开展政治动员,唤醒和组织无产阶级和广大民众参加救亡,将他们引导到革命上来,这是中国革命赓续的前提。

要进行成功的政治动员,首先必须找到凝聚民众参与革命的心理契合点,即共同的政治目标。只有政治追求的一致,广大民众才可能被广泛动员起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同形形色色的政治主张相比,是独树一帜的,不仅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炎黄子孙历经磨难的集体心声。党正是找准了这一心理契合点,促使广大民众外发生成积极参与革命的诉求。当然,伴随着近代革命发展,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民主政治思潮在中国社会中涤荡。广大民众虽然从属于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但在政局动荡、思潮迭起的纷乱中,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影响,民主政治意识已在一定范围内被调动起来了,内发形成和具备了参加更高层次革命的政治意识。

政治动员的探索与成效

在实践中,党通过多样化动员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动员。第一,宣传鼓动是建党初期政治动员的首要方式,主要是利用报刊、传单等宣传媒介,传播与革命相关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各阶层民众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等。报刊是最简便、最主要的舆论工具,《新青年》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阵地,《劳动周刊》《工人周刊》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重要阵地。它既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又调动了各阶层的革命积极性。第二,政治动员的前提必须开启民智,最重要的就是民众的文化与思想教育。建党初期,党根据不同阶层的特点创办了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毛泽东等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李达等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等。在教育内容方面,既着眼于通过办学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又以通俗的语言向民众灌输马克思主义,极大地增强了政治动员效果。第三,为了把民众组织起来,必须领导各阶层民众开展政治斗争。党从一开始就集中主要精力领导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推动了工人运动发展;党也已意识到争取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重要性,领导农民为维护自身利益进行了多方面斗争,揭开了新型农民运动的序幕;广大青年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实践,进一步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建党初期的政治动员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政治动员实践中,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给社会各阶层灌输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在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的指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实践,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第二,唤醒了民众的政治觉醒。党通过政治动员工作,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初露锋芒,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对民众产生了巨大吸引力,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力,使更多的群众认识到,只有接受共产党的主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强化了民众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第三,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篇章。党直接领导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等,把社会各阶层民众广泛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以这些群团组织为纽带、凝聚强大革命力量的组织体系,为中国革命发展筑牢了坚实的力量支撑,掀开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中国革命序幕,历史性地改变了中国革命进程。

政治动员的启示

科学审视新时代的政治动员,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汲取过往政治动员的成功经验,发挥新时代党和国家政治动员工作的最大效用。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治动员主动权。坚持党的领导,是成功开展政治动员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建党初期,党的力量虽然弱小,却能在众多的政治势力中崭露头角,关键在于党把握政治动员主动权。通过深入社会各阶层开展广泛的动员工作,使反帝反封建的观念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政治目标和行动取向,取得了良好的动员效果和社会影响。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最大程度地将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以史鉴今,新时代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政治动员主动权,形成强大的政治动员合力。第二,坚持人民立场,顺应民心民意。历经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异常复杂。为了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的力量调动起来,使之自觉投身于革命斗争,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最根本的利益需求,使人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建党初期,正是在尊重人民革命利益的基础上,将阶级性和人民性统一起来,针对各阶层民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深入动员,充分调动民众的革命积极性。在新时代,要广泛的动员全社会民众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仍然需要坚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继续发动人民支持和参与改革,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第三,坚持理论先导,引领前进方向。党的理论和政治主张要得到民众认同,教育和引导必不可少。建党初期,党通过各种简单易行、通俗易懂的形式,以提高民众文化素质为依托,以理论宣传和灌输为基础,通过认真阐释党的政治主张,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和理论先导的积极作用,为中国革命发展筑牢了理论支撑。新时代党的政治动员,仍然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教育和引导民众,增强民众的理论自信。特别是当前西方的思想文化涌入中国、泥沙俱下,更需要通过理论教育和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前进方向,推动社会发展。第四,坚持形式创新,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政治动员形式直接影响着政治动员效果。建党初期,虽然政治动员经验欠缺,但党已经懂得并灵活运用了多种动员形式,比如利用传单、报刊等进行宣传,创办学校进行教育,以及发动民众开展政治斗争等。新时代的政治动员,要全面地、及时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借助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要积极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采取方便灵活、简单明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便于民众理解和接受为目标,充分调动人民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广大民众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本文是2021年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A202104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