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画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高阁横秀气  飞泉挂碧峰  林琳  作

节气是夏至,画是山水画,题材是青绿山水,作者是林琳先生。

夏日赏画,最宜青绿山水。青绿山水中扑面而来的葳蕤之势,能养眼,亦能解暑。竖幅山水,好似开在生活深处的一扇窗,我们透过这扇窗来看窗外风景,窥见别开生面的另一重世界。这世界总是如此,会为我们开很多个窗口,书画是窗口,书籍是窗口,草木是窗口,河流是窗口,峡谷是窗口……有个词叫“脑洞大开”,我不喜欢,什么脑洞?还是小轩窗,窗想开即开,想掩即掩,或是窗半开,这很符合中国人的哲学。

观画有道。我是外行,只能直观,未可深究。直观来看,林琳先生这幅山水名为《高阁横秀气,飞泉挂碧峰》。有高阁,必有高士。古往今来,心慕山水的高士往往不为人所知,莽莽青山中的袅袅烟霭,或是一角飞檐,一不小心就泄露了高士的行踪。

人在高,也高不过山。即便你是爬到山顶,自以为把山踩到了脚下,远眺,还有更高的山。所以,此画作中的高阁,在山腰偏上处,一侧,飞瀑垂泻,不是庐山瀑,却似乎比庐山瀑布还要洒脱。

我观画,喜山水洞明。尤其是炎炎夏日,看山水明快如明清文章,也是一件赏心事。画中,远山苍翠,近峰嶙峋,飞瀑飘渺,无烟霞亦有大美。有个词叫“山明水秀”,山明则群峰见,水秀则百草丰。

画的左上和右下对应留白,空出来一纸徽宣的闲笔。画无闲笔就压抑,文无闲笔也让人觉得如浓云密布的暴雨前夜,喘不过气来。文贵于能飞,画亦如此。观画之左下,松青且俊俏,渔舟悠闲,两人甩杆垂钓,潭深且钓,想来鳜鱼肥,或是锦麟放光。水深不可见也,能见到的是水中流云。浅水鱼虾,两人结伴,或在垂钓流云,亦垂钓一方山水。

山景近处,平台上伫立拄杖者一人,相携者一人,与左下方的渔舟上两人遥相呼应。精心作画与精心作文章一样,也讲究呼应。中国人凡事讲求呼应,阴阳呼应,上下联呼应,首尾呼应,左右呼应,还说平分秋色、旗鼓相当。这都是呼应。山坪上的两人风姿高古,或在观高爽的山景,或在看渔舟上的钓者。这又多了几许卞之琳《断章》诗中的韵致。

山腰和山脚处,绵延开来的是金黄色。似有桂落,或是黄金枫,这该是秋景。若非秋景,哪来这样天高云淡的景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画作亦如此。林琳先生的这幅画,图中景象皆造化使然,非设色可拟。

文章是案头上的山水,山水是地面上的文章。画作,应该也归于大文章一类,只不过笔墨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不同而已。如果这么看,此画作,也好似灿灿然一座明堂:山水空濛,座上珠玑昭日月,草木萋萋,堂前黼黻焕烟霞。烟霞,总在明媚后,在画外,也在意外。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