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儿张庄的来历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谯城区城父镇有个牛儿张庄,名字怪怪的。记录着一段人、牛、迁徙有关的故事。

大约是明朝时,山东省闹兵荒,老百姓四处跑反。一个姓张的农户带着家里一头瘦牛,领着三个儿子一路向南逃来。一家人来到城父东边的葛庄,见此处土地多,人厚道,就在此安定下来,给葛庄的财主当雇工。人和牛各算一份佣工,年底领取报酬。

他又在河滩上开了一块荒地,一家大小勤勤俭俭,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

没有几年,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过成了一大家子人家。这时候,当年的瘦牛犊早就成了老牛,老死了。

当爹的领着三个儿子,对全家人说:“这头牛从山东到亳州,一路之上,驮大驮小,又在咱家帮工七八年,有恩于咱们全家。咱们不能吃它的肉,要把它按礼节安葬。”全家人都说好,就打了一口棺材,把老牛按老人的礼节,头朝西北,脚蹬漳河,葬在了河滩上。

过了几年,这一家张姓人丁兴旺,这里成了一个大庄子,就叫“牛儿张庄”。现如今,几百年前的老牛坟还在庄子中间埋着哩。 

讲述:常金才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