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在兔舍忙碌
亳州新闻网讯 隆冬时节,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庙村蔡雨养殖场内“春意”融融,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兔舍里,毛色光亮的兔子在围栏里悠闲地进食,不时地上蹿下跳、摇头晃脑,惹人喜爱。
与传统兔舍不同,蔡雨家的兔舍建设采用双层兔笼,上层用竹板,下层铺着倾斜的瓷砖。蔡雨说,这样的设计,使排泄物既不会污染到下层兔子,又减少了兔子之间的疾病传染,改善了肉兔的生长环境,也大大提高了兔肉的质量。
“我家养殖场有220只母兔,60只公兔。”该养殖场负责人蔡雨一边给肉兔投喂食物一边说,养殖场内的220只母兔预计可产出1500多只小兔子,经过两个多月的喂养,小兔就能出售了,一只肉兔的市场价格是50多元,养殖场一年可以出栏6批肉兔,大概一万多只,总产值约50多万元,纯利润可达20多万元。
这样的收入让蔡雨没有后悔当初返乡创业的选择。“外出打工干多少就挣多少,不会赔本,但创业有可能会失败。”蔡雨说,看到家乡很多老乡养殖搞得很不错,想着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技术,一定比在外漂泊强。
经过考察,蔡雨决定养殖肉兔。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学习和村里的帮助,现在蔡雨的养兔经验已经相当成熟了,他的肉兔养殖场还带动了当地一些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李庙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采取“党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作为引导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积极引导乡亲们发展养殖业,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为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