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花式”推介旅游,要流量更要“留量”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春节以来,旅游市场逐步回暖,多地文旅局长竞相出镜“花式”推介当地旅游,连上多个热搜。局长们与时俱进,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营销,带来了一定的热度,但是要实现文旅长效发展,还需脱虚向实,根据游客需求开发产品、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想法设法把网络流量变成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留量”。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文旅局长们主动“拥抱”互联网,从办公室来到屏幕前,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场景、新工具生动展示特色文旅资源,打破了公众对局长的刻板印象,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不仅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方式的创新,更是旅游业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积极探索,为旅游宣传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文旅局长们的“花式”推介,一些小众的旅游地点知名度快速大增,打破了“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困境,不少网友表示“看局长们卷得这么辛苦,我也想去看看”,短期内确实能将视频观看者吸引转化为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局长的推介为当地带来一波旅游热,但是流量留客并非长久之计,个别景区“看景不如听景”、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质量跟不上,“网红景点”变身“吐槽景点”。未来要想长足发展,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在旅游产品开发和配套服务上,广泛开展调研,听取专业意见,根据游客需求,结合本地特色开发旅游线路、推出系列活动、制定发展规划,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将网络“热度”固化下来,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多消费。

发展旅游业要把游客的需求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交通、酒店、餐饮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体验感,要加大投入,改造提升硬件设施;要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加强对旅游乱象的打击,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局长们“花式”推介宣传旅游只是第一步,打响名气后如何做好产品和服务,让游客玩得安心、舒心更重要。只有做好“后半篇文章”,使游客感受到良好的体验和服务,才能将在线的关注切实转化为实地的消费,才能将一时的“网红”变成旅游业的“长红”。

我们期待,局长们能带动更多人争当“代言人”,从不同角度展示地方独特魅力;更多的“网红打卡地”也应以此为契机,全方位提高软、硬件水平,提升旅游竞争力,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推动旅游长足发展的“留量”。

记者:张珍 蒋海涛

编辑:丁静

审校:蒋海涛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