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援藏工作巡礼】雪域高原涌动民生暖流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措美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老人们聚在一起打台球、打骰子、玩扑克,安享惬意生活。

“我在这里住着很好,吃住都有人照料!”措美县乃西乡恰杂村57岁的松木觉大娘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这里住了很多年。去年,整个中心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升级,防滑垫、扶手、热水器等各种设备的增加,让在这里生活的老人们感觉更加幸福。

据措美县民政局副局长白玛次仁介绍,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建于2008年,由于年久存在基础设施老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这次的改造项目是安徽省对口援藏的重点民生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改造范围覆盖了中心的主体设施,包括综合楼、重症看护室、供养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洗衣房、卫生间以及相关附属设施。

项目于2024年7月开工,12月竣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供养中心硬件水平,有效改善了73名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安享晚年。”白玛次仁说。

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坚持民生为本,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把援藏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向农牧区倾斜,援藏计划内项目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达3.9亿元,占比91.5%;投入计划外资金1.46亿元,实施计划外民生项目14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推瓦村海拔5070米,氧气含量只有低海拔地区的一半,长期以来,当地村民饱受高海拔、缺氧、昼夜温差大等困扰。

在省援藏工作队积极争取下,从2024年开始,推瓦村启动“高原暖心房”暨恒温恒氧恒湿建设项目。据推瓦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普布次仁介绍,该项目采用“农户+村集体+政府投融资”的模式进行试点实施,其中安徽援藏资金占70%。一间造价5万余元的“高原暖心房”村民仅需出资3000元就能拥有。

“目前,我们村38户村民家中都实现了室内恒温恒氧。”普布次仁说,设备运转后,20平方米的室内能长时间保持恒温20摄氏度、恒氧20.9%左右,温热不燥热,24小时平均花费在2.5元以内。

有了“高原暖心房”,当地村民居住舒适度显著提升。“以前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头疼,嘴唇都是黑的,每天还要吃药,现在不用吃药,嘴唇也红了,感觉舒服多了。”村民米玛次仁高兴地说。

一股股民生暖流在雪域高原涌动。去年以来,省援藏工作队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聚焦农牧民群众关切,不断增进受援三县(市)乃至山南全域民生福祉。围绕“组团式”教育支援,健全“传帮带”机制,落实落细省第三批“组团式”帮扶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工作方案。通过联合教研、校际公开课、教学开放周等形式,组织各级各类教研活动50余场,开展示范课讲座220余节次。强化思政建设,开展思政大课堂活动28次,创建主题教育品牌,打造黄梅戏、太极拳等特色社团活动,成为自治区思政教学成果的亮丽名片。

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省援藏工作队组织省内35批次360余名医疗专家赴山南开展白内障、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诊疗。开展12县区全覆盖巡诊34次,受惠群众9700人次。持续实施县乡村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助力“小病慢病不出村”。帮扶山南市人民医院提升各科室诊疗水平、合作能力,获得“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授牌,成为自治区首家国家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较2022年提升125位次,居自治区公立医院第4名。

(责任编辑:范奔奔)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