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别化监管把牢在建项目工程质量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我市依托智慧监管新模式,对199个在建项目实行差别化监管,筑牢了工程质量关。

今年以来,依托我市工程审批改革系统,市住建局创新打造工程质量全过程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监管流程,实现“线上闭环管理、风险分级管控、创优全程培育”的智慧监管新模式,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效能。

平台集成监督检查、整改回复、数据统计、档案整理及预警提示等多元功能,构建“任务分配-现场检查-问题交办-整改回复-复核销号-执法处罚”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流程再造,实现监管过程全程留痕、数据可视、责任可溯。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监管部门累计下发质量整改通知单100余份,排查质量问题已全部实现线上整改销号,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腿”,通过闭环管理大大提升了监管质效。

依托平台,我市对工程监管还实现了分级管控防风险。住建部门严格落实《进一步优化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差异化监管》,建立“四色”风险动态评价体系,从参建主体信用、工程特性、工艺难度等多个维度实施季度动态评估。对199个在建项目实行“一级严控、二级重点、三级常规、四级宽松”差别化监管,目前风险分布为一级0个、二级2个、三级79个、四级118个,形成了“重点突出、全面覆盖”的科学监管格局。

平台还带动了创优培育树标杆。我市住建部门创新构建质量创优线上申报全流程,同步建立“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库”,实施“三阶段”精准培育:前期申报指导、过程跟踪服务、验收预审把关,全面提升项目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已有176个在建项目纳入“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库”,15个项目斩获市优质工程“芍花杯奖”,10个项目通过市级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评审,示范引领效应持续凸显。(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王小亮)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