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在爱与细节中解锁新人生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15岁的青春第一次挣脱家的怀抱,当衣服被汗水浸透成“战袍”,有这样一群人,在深夜的走廊里来回穿梭,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细节编织温暖。8月26日晚上,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一班主任集体开启“夜间守护模式”,以“查内务、问冷暖、护健康”三重关怀,为1100名新生点亮了高中生活的第一盏灯。

晚上9点,高一(11)班宿舍洗衣房内,几个女生盯着湿漉漉的衣服发愁。“来,老师教你们!”班主任李芳芳卷起袖子,拿起洗衣液,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用水泡开洗衣液;第二步,重点搓领口和袖口;第三步,过两遍清水,看,多干净!”

据学校调查,68%的新生首次住校时连衣服都不会洗。而这一堂“生活课”,正悄悄补上成长的必修课。“15到18岁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期,内务整理不是形式,是秩序感的起点。”李芳芳说。

“原来洗衣服要这么用力!以前在家都是妈妈洗,现在自己动手洗,衣服都变得珍贵了。”学生王皖湘摸着洗好的校服,眼眶微红。

“昨晚我躲在被子里哭,听到敲门声赶紧擦眼泪。”学生邓子薇回忆,“老师进来后,给我讲了她大学打工的故事,还教我们用军训腰带编中国结。她说,独立就像拧中国结,越拧越结实。”

“有个孩子把‘妈妈我爱你’写在纸巾上塞给我。”李芳芳笑着展示那张皱巴巴的纸,“教育有时就是当个‘树洞’,不用说教,只要让他们知道,这个陌生的夜里,有人陪着。”

“今天训练量大,是不是脚踝疼?”高一(4)班班主任吴孝强手持体温枪,弯腰检查学生的脚踝,“有点淤青和肿,来,老师给你喷喷药,晚上好好泡脚,明天如果还疼,咱们就休息,好吗?”

当晚,20多位班主任累计步行超过6公里,相当于绕操场15圈。校医李晓艳感慨:“他们比我们更早发现隐患!有个学生体温稍高,班主任立刻联系我复查,避免了病情加重。”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推行“全学科、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育人模式,打造“时时关心、人人育心、处处护心”的教育生态。“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值得被好好对待。”吴孝强说,“军训前备药,军训中谈心,军训后教洗衣,每一件事都在告诉他们:‘别怕,老师在。’”

在三十二中的夜色里,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悄然浮现——它不在奖状与排名里,而在老师弯腰洗衣服中,在“妈妈我爱你”那张皱巴巴的纸巾上。这些瞬间或许不会被写入教案,却永远镌刻在1100名少年的青春记忆里,成为他们未来面对风雨时,最温暖的力量。(黄炎/文图)

(责任编辑:赵菲菲)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