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利辛县孙集镇栗寨孜村的肉牛养殖基地,蓝顶白墙的现代化牛棚整齐排列,棚内一千多头肉牛或低头咀嚼饲料,或悠闲踱步,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基地负责人许兴华过去主要搞种植,就在前几年,镇里推进产业振兴、鼓励发展特色养殖,他从中嗅到商机,决定大干一场,“现在人们爱吃优质牛肉,肉牛养殖市场稳,咱村又有秸秆资源,养殖肉牛肯定能成。”
说干就干,许兴华引进西门塔尔牛等优质品种,搭建标准化牛棚,引入自动化搅拌、喂料设备,“以前十几人忙半天喂不完料,现在两人就能搞定上千头牛”。许兴华采取“秸秆+精料”的喂养模式,每年收购周边秸秆,将其粉碎发酵后制成饲料,既降低了成本,又变废为宝,呵护了环境。
如今,许兴华的肉牛养殖基地常年存栏肉牛1000头以上,年出栏400余头,年产值超800万元。“咱的牛肉口感嫩,南京、合肥的客商都抢着要!”许兴华笑着说,一头牛纯利润约5000元,每年光养牛就能收入200多万元。
自己富了,许兴华没忘乡亲。基地优先吸纳15名村民务工,其中不乏脱贫户,村民许大姐感慨,“在家门口干活,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拿工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对有养牛意愿的农户,他还手把手教技术,从选种到销售全程传授经验。
栗寨孜村的养殖基地是孙集镇发展肉牛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孙集镇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紧扣“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部署要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探索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牛”路子。
(记者 汝平 通讯员 张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