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原创 记者 魏军/文 刘心珠/图 责任编辑:支苗苗
1/7
1月14日晚上十一点半,亳州南高铁综合维修基地里,在完成点名、人员分工、清点工具等规定程序后,工务段工长马明亮一声令下,十多个工人走上高铁轨道,在黑夜中开启了一天的工作。41岁的线路工高新法蹲在轨道上,正在低头专心打磨铁轨衔接处的焊缝,打磨机在铁轨上来回移动,火花在他的脚下飞溅。高新法是利辛人,从事轨道维修工作20多年,足迹遍布亳州段铁路轨道。另一条轨道上,一些线路工正在进行探伤作业,他们一边用探伤仪在铁轨上来回滑动,一边全神贯注盯着仪器屏幕上的回波信号,探伤仪不时发出滴滴的声音。经过动车组长时间的碾压,钢轨内部会出现一些疲劳性裂纹,当环境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时,这些钢轨损伤甚至可能会导致断轨。“用探伤仪查找、发现钢轨上肉眼看不见的伤损和裂纹,就像医生给病人做体检一样,防患于未然。”马明亮说。“道岔结构复杂,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保证万无一失。”电务副工长李阳说。道岔是轨道检修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线路工和电务工的密切配合。测量轨距、调整轨面、紧固螺栓、调试精度……工人们对每一个道岔反复调试,精益求精。到了夜里3点左右,维修工作也接近了尾声。工人们收拾随身携带的所有工具陆续离开铁路现场,他们要确保不能落下任何东西在现场,哪怕是一张纸、一颗螺丝钉。这时候的夜晚依然深沉寂静,望着他们离开的身影,很快,变成一个个的小黑点,直至消失在一望无际的铁轨的尽头。 工人们陆续进入铁轨现场开始这一天的工作
  • 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 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 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 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 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 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 高铁轨道的“夜班医生”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