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月6日上午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上,古井集团、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谯城区、市科技局先后作了发言,交流了科技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本报特进行刊发,供全市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共同做好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工作。
古井集团:推进“绿色酿造” 让数字产生酒香
“荣获中国工业数据治理‘领跑者’企业,获评国家级5G工厂,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企业改革与发展重点研究案例……”在全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上,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作了交流发言。
搭建一流科创平台,从传统中托出朝阳。作为白酒行业的佼佼者,古井集团近年来大力实施“科教兴企”战略,搭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轻工业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余个创新平台,科研成果转化率在50%以上。首创中国白酒健康研究院等,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传统酿造食品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为白酒行业仅有的两家之一。2024年,1项成果获中酒协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通过中轻联鉴定并获国际领先评价,5项成果获中国技协职工技术创新奖。
推进“绿色酿造,智能制造”,让数字产生酒香。古井集团不断加快再造“数字化”新古井,形成“1+2+6+N”数字化体系,探索形成“1+1”生产模式,在前端坚持古法工艺,让传统的更原始;在末端,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技术降本增效,让现代的更智能。智能园全面投产后,设备联网控制达90%,品质更加稳定,人均产能是传统车间的20倍,年可节水15.5万吨,节约标煤1854.6吨,减少碳排放2362.4吨,成为行业“灯塔工厂”。
落地“育人”战略,打造高素质科研团队。古井集团坚持“人才比产品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人才观,倡导“大师智企,专家智企”,厚植科创根基。现有白酒专业技术人员1000余人,国家级评委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人,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1家,在岗劳模43人,构建了一支精英研发队伍。
协和成药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协和成药业连续十余年位居全国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出口前十强,先后获得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等荣誉称号。”在全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上,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合介绍,协和成药业从2005年销售收入几千万元,发展到2024年销售收入13亿元,靠的是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赵维合介绍,2005年公司刚创建,就主动联系到安徽中医药大学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开展科研工作,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提升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公司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二十项,取得创新成果40余项,专利38项,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我们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赵维合表示,协和成药业在科技创新发展中意识到中药现代化仅依靠中药饮片是不够的,于是逐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高科技制药领域的战略拓展。随着国标的出台,协和成药业加大了研发力度,目前已有300多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符合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公司还有两个已在国家局备案的经典名方正在研发。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意识到生产力的提升已经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2023年投资近2亿元上马了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数字化、智能化车间项目。” 赵维合介绍,项目全面升级配方颗粒制药工程,集自动化、低碳化、绿色化、经济化、智能化于一体,建成后将通过数字化设备采集、处理、分析生产加工数据,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繁枫真空: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成就繁枫
“2018年8月份,我们把公司从上海迁回蒙城,从事高端真空设备及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及泛半导体领域、生物医药、钢铁等行业。”在全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上,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润财说,企业投产以来,产值始终保持高位增长,目前已从2019年刚投产时的3.4亿元,提升到了2024年的13亿元,今年能够达到15亿元,力争突破20亿元。
苗润财介绍,繁枫真空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强化科技研发,拥有真空装备制造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近百项,制定了国内高真空油扩散泵行业标准,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2024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碲化镉高效薄膜太阳能整线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2024年交付了宸亚能源330MW碲化镉薄膜组件生产线,为国内单线产能最大、单片尺寸最大、组件功率最大的设备,打破了美国技术封锁。” 苗润财说,2024年,在蒙城投资建设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获评国家非化石能源先进示范项目。
繁枫真空坚持把延伸链条作为长久之计,立足技术优势,过去一年先后引进上下游关联项目四个,即智能显示装备项目、超薄折叠屏显示项目、元素真空镀膜设备生产项目、钢材镀膜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关键技术引领,围绕新型真空泵、真空设备系统集成、真空设备应用、真空设备服务等四大领域,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制造基地,为亳州高端装备制造业注入新动能。”苗润财表示。
谯城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近年来,谯城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2024年市对县区考核的10项指标中,谯城区有6项指标居全市第1位、3项指标居第2位;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创新百强区’。”在全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上,谯城区委书记周霄说。
谯城区聚焦“育新”,为发展蓄能。坚持强化创新主体培育,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思路,2024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同比增长103%,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1位。
聚焦“搭台”,为产业筑基。谯城区紧紧围绕医药健康、超硬材料等主导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宏信药业等3家企业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省级科创平台达17家、占全市比重的45%。目前谯城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7家、占全市比重的39.1%。
聚焦“攻关”,为高新添力。谯城区鼓励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近两年,谯城区累计获批省、市科技攻关专项4项,争取省市科技项目资金1118万元;其中,协和成获批2023年安徽省首批中医药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获省资金支持880万元。
聚焦“引智”,为创新提速。2024年,谯城区累计邀请30余家企业、征集技术需求超100条,先后赴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高校行活动,以招才引智促进全区中医药企业创新发展。“我们将坚持科技打头阵、下好创新‘先手棋’,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为亳州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周霄表示。
市科技局:让科创“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我们坚持大科技、一盘棋,聚焦中心、统筹协同。”在全市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会议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郑虹表示,近年来,全市科技系统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六一战略”部署和“4+6”产业发展需求为主线,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积极融入省市联动科技创新一盘棋。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纳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并将科技招商纳入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开展。
坚持搞明白、主动抓,聚焦重点、争取支持。市科技局紧盯省市联动科技创新工作部署,主动对接、积极沟通,搞明白政策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搞明白亳州可以承接的工作任务、搞明白支持落地的方向路径,聚焦重点、精准发力。2024年,翰联色纺牵头获批首批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欣浩翔食品牵头获批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获得省级资金支持1000万元,是建市以来支持资金最大的项目;古井贡酒“智酿云链——全维度酿造管控平台”获批安徽省首批通用人工智能标杆示范项目。
坚持抓具体、盯得住,聚焦闭环、落实落细。全市科技系统始终做到学着干、教着干、带着干、盯着干,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62%、居全省第2位,科技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6%、居全省第1位。
坚持强队伍、增活力,聚焦形象、展现作为。市科技局在2024年获得全省“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工作先进单位。“下一步,我们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郑虹表示。 (记者 汝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