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创新推行工程项目审批政府“代办帮办”服务
-----亳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情况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来,我市按照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任务要求,着力压减一般工业项目建设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在全省率先上线试运行,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不跑一次”成为可能。坚持“四个统一”要求,目前,我市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至竣工验收时限压减一半以上,即从由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27个工作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实现“重视到位”。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亳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总牵头负责落实此项改革任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类设立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联合验收、系统建设管理三个专项工作组,并从各有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开展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和调度会,协调解决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市财政部门及时安排专项改革经费,保障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再造审批流程,真正实现“一减到位”。按照能简则简原则,进一步压减企业进入市场前后的各类涉企证照事项,整合企业登记、审批、许可、备案等事项,实现多证合一,以“减证”推动“简政”。经过精简合并、转变受理方式等,将原来70多项审批事项精减至43项。对需企业提供的材料进行全面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不要求企业提供相关材料;对上一环节和部门之间可以提取的材料,一律不要求再提供,将原来需由建设单位提交的400多项材料精简至60多项,审批材料精简了85%。按照变“接力跑”为“齐步走”原则,对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审批事项进行并联审批,将企业开办事项审批时限压减到1个工作日。下放审批职能和权限,将政府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节能审查等5个事项,下放到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或属地发展改革委办理,施工许可和质量安全报监3个事项早在2014年即已下放各县区主管部门办理。同级部门间横向权责清晰,市、县、区纵向间权责明确可控。
三是开展综合服务,真正实现“一窗受理”。整合了16个有审批权限的市直部门服务窗口,统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全流程各类事项的审批。目前,“综合服务窗口”前台有12个办事分窗,后台13个工位,集中入驻了发改、自然资源规划、住建、人防、城管、水利、生态环境、亳州高新区、亳芜园区、谯城区等政府审批部门和公用服务企业共计20个部门的审批和服务人员。为加强综合服务窗口管理,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工作职责》、《工作管理制度》、《AB岗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制度》,为解决审批服务重大复杂事项和疑难问题,制定了《项目审批会商制度》,定期召开项目审批会商例会,对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议”,不定期召开,会商专题会议根据项目审批需要适时召开。
四是完善审批系统,真正实现“一网通办”。进行数据整合共享,目前,我市政务服务数据系统已入库77家单位2211类数据,汇集库数据总量达349.63亿条,共享库数据达47.84亿条,数据交换总量达10407.82亿条,每日交换数据量约5.6亿条。运用大数据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并联审批,推动更多跨层级、跨部门事项“一次上网、事就办成”。适时主动关闭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业务取代的现有审批系统,与安徽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进行对接和互联互通,实现项目信息的提取、共享和应用,减少项目信息资料的重复填写和重复提交。同时,针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地区、分系统进行培训。目前,我市工程项目审批系统与安徽政务服务网、安徽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等已有信息系统建立共享交换体系,与住建部“四库一平台”顺利对接,实现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在线申报、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网归集、跟踪督办、数据共享、在线监管、全程公示。自系统上线以来至今,共受理项目总数637个、办理审批事项16491个。
五是推行全程代办,真正实现“代办帮办”。创新施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政府代办服务制度,明确代办项目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业务培训、督察考核等,为项目单位提供全流程专业化业务咨询、指导、代办帮办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劳务服务方式,采取“基本工资+绩效”薪酬模式,高薪招聘政府代办员,组建专职代办队伍,实行“一对一”对接和“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做好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各阶段所有审批业务的代办帮办服务,有效解决了建设单位在“多个部门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真正实现了高效、便民。
下一步,针对工程建设审批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各方,优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张图、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区域评估等改革重点目标,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有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亳州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