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一年,中华大地上,疫情尚未按下停止键。北京、湖南、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被疫情浸染……整个一年,我们的党带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疫情做着永不停息的斗争。

在劳动节过后不久的暮春季节,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人民不会忘记,一生都在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的袁隆平院士,人民不会忘记他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与世界粮食供给作出的杰出贡献。

在蝉鸣如雨的夏日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为“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时,相信无数党员群众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在叠翠流金的深秋时节,我们豪情满怀地迎来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看到了国际社会盛赞中国吹响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在岁末年终之际,我们的目光与憧憬聚焦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开展第二次出舱活动。我们骄傲,中国的航天事业被带向宇宙的更深更远之处……

这些壮阔宏大又触动人心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2021年。回望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因为有了党的领导,有了如你我一样亿万平凡人的付出,2021年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党必将带领14亿中国人民,排除万难、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加速前进……

2021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工作与生活都有所变动。年初,自己做了两个小手术,侍奉老妈做了一个大手术,娃儿升入六年级毕业班。在千头万绪尚未理清之际,我又踏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下派驻村之路……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放眼广阔天地,有的人注定成为你生命中的过客;而有些人在你成长的道路上陪伴指点,必定成为你的贵人。

写在结尾,我借用文友张健今早发给我的一段话:人生已已、时光荏苒,好像挥手再见或者不见,已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一些人一些事一段风景,与你在人生的列车上相遇、离开。如同今天,我们就要告别2021,去奔赴新一个年份,开启新一段时光……2022,希望我的朋友们,心怀坚定、眼中有光,为在乎的人与事心无旁骛,笃定向前!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