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的启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周末,我们几个妈妈带着娃儿们一起郊游,雷妈到得最晚。问起缘由,雷妈一脸嫌弃,“还不是大的做作业从早上拖到下午,快把人气死了,小的就从不这样。”一顿狂赞二宝后,又说,“不是说一锅做不出两样饭吗?我们家咋回事啊? ”

《红楼梦》里薛蟠和薛宝钗,刚好可以解答雷妈的问题。薛宝钗还未出场,第四回就已经满满赞誉:“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妥妥的高段位白富美。

反观薛蟠呢? “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情分,户部挂虚名”,一出场为争女人把人打个稀烂,犯下大罪。薛蟠就是典型的败家子。

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教育,甚至薛父对儿子的要求应该更高,结果女儿优秀,儿子糟心。可见,教育这件事,除了环境和遗传的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

众姐妹搬进大观园把自己的院子都装扮得各有特色,唯独薛宝钗的房子雪洞一般只有书。宝钗是没钱装饰吗?看薛蟠的奢侈就知道不是。宝钗早就懂得审时度势立大志。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有个说法“自我同一感”,人在青少年时代,要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有清晰的认识,对未来也有明确的规划。

薛宝钗的统一性早已完成。薛蟠呢,还是个巨婴。巨婴们往往浑浑噩噩,毫无目标,自我感觉良好,无法自我定位,难以有亲密关系。他过生日准备了稀有佳肴请宝玉共享,原本是好事,想让宝玉快出门,骗宝玉说是贾政找他。

要知道,古人很忌讳冒犯父母, 薛蟠不仅不忌讳,还狡辩:“改日你也哄我,说我的父亲就完了。”

可见薛蟠这人对长辈没有任何敬畏之心,也没有什么原则底线。要不是碍着面子,宝玉直接翻脸了。

我们自然就能理解,为何薛蟠会闹出人命官司。

这就有点像一个老师教出不一样的学生,一种米养出了百种人。人生,其实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命运。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