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思念 | 优秀作品】犹及清明可到家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陆游在客居他乡的半生里,一句“谁令骑马客京华”,尽显他得过且过的“躺平”心态,谁叫你要背井离乡呢?

唯有清明,即便是饱经风霜的陆游,仍然会发出“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的哀思,他想在清明节的时候回到家乡。我也想。虽然不及陆游忧国忧民的诗人心境,但论起客居他乡的日子,回眸半生,乃至大半生,家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忌讳。

每一个烟雨清明,我总是告诫自己,明年的清明节,一定要回家,煮一壶米酒,炒几碟小菜,如果可以,我还想带上女儿,翻过野草丛生的山坡,为父亲烧一炷香,在心里默念,您孙女来看您来了。

可惜,即便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即便是“游子寻春半出城”,对于远离故乡的我,却总是为了工作,为了房子,为了孩子的培训课,将其他的安排排在最后。祭奠父亲,以及那些看着我长大的父辈们,几乎成为一种奢望。

不过,今年是父亲走后的第十个年头,于情于理,我都要回家一趟。我也早早的和老家的亲戚打了招呼,今年清明节,我会带妻子、女儿回去一趟。按照习俗,还希望在清明节的时候,为父亲立一块石碑,这是大事儿。

然而,个人再大的事儿,比起一座城市,一个国家而言,说到底那只是我个人的私事儿。在我已经买好火车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那一刻,社区发出了紧急通知,由于我所在城市突发新冠疫情,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出行。

今年的清明节,我犹豫了很久,终究还是向妻子,以及女儿解释,响应国家号召吧,谁不想回家呢?但有些思念,或许只能深深的埋在心底。因为疫情,我只能退掉火车票,一个个打电话给老家的亲戚不断解释,不是自己不孝,而是国家真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一点牺牲,少一点流动,多一份安全,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

清明不能回家,我在说服每一个人,但我知道,最难的却是说服自己。这些日子,我总是梦见父亲,他一定很想见见自己的儿媳,见见自己的孙女儿,十年了,我可能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但却是一个不合格的儿子。

幸运的是,女儿告诉我,就在刚才,我们所在的城市发起了“居家追思网络祭扫”活动,在三维网络地图上,随着鼠标的移动,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家乡,找到自己所在的村落,还有屋后的小山坡。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家乡仿佛很遥远,又仿佛就在眼前,居家追思,想起父亲,想起家乡的好多事,坐在电脑前面的我不知不觉泪如泉涌。有些追忆真的并不在乎形式,女儿递给我一张纸巾,又将自己的小脑瓜凑到摄像头前,露出灿烂的微笑,我希望父亲能看见。

作者:谢素军,广东小小说学会理事,广东财经大学都市文化基地特约研究员,《读者》、《格言》等20家杂志签约作家,中国青年散文奖、中国冯梦龙文学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获得者,著有畅销书《世界名校大淘课》(3册)《身边人》《最美的时光里容不下最美的爱情》《生活终将为努力者设宴》等。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