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养心,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他教导儿子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到这几行字,不禁感觉真是字字珠玑,寓意深远,充满了无尽的人生哲理。诸葛亮通过这些语言告诉儿子,恬静以修缮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他希望儿子正直做人,为国效力。时光过去一千几百年,如今读来,依然十分受用。
静以养心,是的,无论世界多么纷杂,我们每天都需要哪怕很短暂的,属于自己的时光,用以颐养身心。古人会在昏黄的油灯下,每日三省吾身,进行自我反思。也会有人“面壁思过”,常思自己不足,而对他人常怀感恩之心。
现代人追求心灵的宁静,不是说要过晨钟暮鼓的生活。而是利用各种方式,来保持一种心灵的宁静状态。比如安静地阅读,快乐地写字,淡然地冥想,低声地吟唱,让全身心远离快节奏,慢慢地放松下来。此时,才是最颐养身心的时刻。你能听得到心灵的声音,甚至闻到自己内心散发出来的清香。这才是最美的自己,淡泊,宁静,欢愉。心是一面镜子,心宁静了,美丽了,这个世界也顿时美丽起来。
古人崇尚节俭,朴素。相对于一掷千金的挥霍,我们更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欢愉。其实细细想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期望一种简和凡。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简单。过多的功能,过多的摆件,过多的物品,没有给生活添彩,反而使一切更加陷入无序和混乱。因此,更多的人喜欢简单,精致,实用。
自然,有些东西是不能节俭的。比如学习,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学习上,让书香浸润生活,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这样,我们才拥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还有旅行。旅行丰富人的生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同的人文风情,形形色色的人,也会让我们的阅历更加丰富多彩。但在形式上,我们一定是以节俭为原则,风餐露宿也不在意,不奢华,不攀比,踏踏实实,快乐向前。
静以养心,俭以养德。区区八个字,却为我们阐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生活准则。不随波逐流,又恬淡安静。生活不奢华、攀比,安心做回自己。接受自己,接受安静和简单。世界,因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