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我看下手机是峰。
“都几点了,还没起来,我都到你家楼下了”
“不才9点,你急啥!”
峰是我大学同学,毕业后就去了上海,现在是某海外公司的高管,几十年的打拼,积累颇丰,家也是利辛的,回老家办事,应我之邀,来阚疃玩。
阚疃,千年古镇,春秋时期设房钟邑,战国时属下蔡。《元丰九域志》记载“下蔡有苏村、阚疃二镇”。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阚疃人民强势崛起,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唤醒了阚疃人尘封多年的智慧,创下了“皖北小上海”的美誉。
见面之后,一阵寒暄。我说,没吃早饭吧,带你去吃阚疃的“非遗”小吃。
“先吃啥?”
“烧饼羊肉汤,走着去,带你转转!”
步行到人民路的平等街口,中间要穿过平等东街。峰脚步很快,我却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左顾右盼,因为这条街是镇子赶早市的街,这时已接近了尾声,不过还没散。两边都是十里八乡从自家园里早早摘下新鲜蔬菜,散养的土鸡、鸭子、大鹅,更有从西淝河和茨淮新河刚逮的野生鱼。
正目不暇接地两边看着,峰催促道:“能不能快点,那么慢!”
我慢悠悠地说:“急啥,慢慢走着呗,又没有啥急事儿!”。
到街口,远远看见邵记羊肉汤馆和邵氏烧饼的招牌。“不就是烧饼吗?天这么热,怎么早上喝羊肉汤?现在可是夏天,不怕上火吗?”
“这就是我们这的习惯,冬天都没夏天人多(喝羊肉汤),他家的羊肉汤不会上火的,况且他家的烧饼是“非遗”,羊肉汤也最正宗,烧饼配羊肉汤是绝配,县城好多人早上开车专门来喝呢。
店里很宽敞,并排三列长条木桌,木制长凳。基本坐满,有光喝汤的,有喝汤吃烧饼的,还有悠闲地喝着酒的,喝早酒的大多两三个人一起,菜不多,二个小菜,花生米或者羊杂,边喝边侃,却能喝半天。
吃完饭,遇到熟人,要带我们去国学讲堂转转。
国学讲堂是书法家们在一起交流创作的地方,原来是个教堂,也算是我们镇上现存的唯一历史性建筑,其他的都破坏了。相传,古老的阚疃有七十二座庙,七十二眼井,九关十八寨……
沿学政路走了约三四分钟到金石中学园内,远远看见一座哥特式建筑,走近仰望顶层钟楼更显它的高大。
进门后,一排排高大而古老的柱子,斑驳的残痕见证着历史的印迹,新旧木质的共存记载着这座建筑曾经遭受过的创伤,经阚疃镇文化站站长陈修卫一一介绍,大多熟知,也有耳闻没见过面的。
闲聊中,我向利辛县书协的副主席马成军给朋友讨了副字,他爽快地答应了,问写什么?
就写个“慢”字吧,我说。
品着香茗,我和峰谈起了这些年来的境况、变化。峰说我没什么变化,就是吃胖了,我说我正在减肥,你变化却很大,都集中写在脸上了。峰说,在上海这么多年,感触最深的就是累。年轻时职场打拼,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感觉自己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不停地转。加班熬夜,通宵应酬,过度透支身体,你看我头发,假的,败顶了,老同学见笑了。
马成军端起杯茶,饶有意味地说:“人生就像一场和死亡竞赛的赛跑,无论你起跑线高低,无论你跑的快与慢,最终是要与死神撞线的。大多数人追求速度、高度,创造财富,创造人生巅峰,追求拥有的更多,谁知失去的也更多。失去了健康,淡漠了亲情,疲惫了身心。只顾匆匆向前,却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有时候,我们也需放慢脚步,停下来闻一闻路边无名的野花,逛一逛街边的早市,跟路边的蚂蚱、蝴蝶谈谈心。“早迎朝霞,晚辞余晖;漫看流云,小醉而归”。这是一种慢生活,却能使疲惫的身心得以修养。这也是一种境界啊!
峰感慨地说:“以前对阚疃的印象是皖北小上海,以为就是经贸比较发达,服装业兴盛,谁知道,书画艺术与饮食文化都有相当的底蕴,人的生活富足而安逸,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自然、真实、悠闲,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生活啊,过两年我也想回来,大家可欢迎啊?
“欢迎,肯定欢迎!”
临别送行,峰放下车窗玻璃。我说:“慢点!”
“好的,是应该慢点了……”峰应着,然后启动了车子,在我的视线里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