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搬家,我帮父亲整理他的衣物和一些生活用品。父亲一向格外节俭惜物,什么都不舍得扔,空茶叶罐、空玻璃瓶以及一堆硬邦邦的旧衣服,这些可以当作垃圾扔掉的物品,他却打理得干干净净,且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爸,新房子放不下这些东西,让我慢慢地想办法给您搬过去吧。”我打心里压根就不想搬走这些东西,只能先这么劝着。
父亲望着他的那堆“宝贝”,神情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他顿了顿,默然不语,最后,他语气坚决地对我说:“那就把那对枕头给我带着吧!”
在柜子的角落里,有一对破旧的枕头。白色的棉布枕套已经微微泛黄,还有几处大小不一的破洞,唯有上面的刺绣图案还是那么鲜艳夺目。
说起来这对枕头,它比我的年龄都要大。它是我父母结婚时,我父亲的大姐夫也就是我的大姑父,送给我父母的结婚礼物。
父亲还清楚地记得,在某年某月某日,是大姑父亲自陪着他去供销社商店挑选的。买枕头花了五元多钱,另外,还买了床单、被面等床上用品。
大姑父总共为我父亲送了价值约四十元钱的结婚礼物。在1966年那个贫穷且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姑父每个月工资才十几元钱,大姑妈还没有工作,全靠他一个人微薄的薪水养活一家五口人,时不时地他还要给我奶奶塞几元零花钱,还有他自己的同胞兄妹也需要接济。
试想一下,那四十元钱他要攒多久啊?
2005年,我开车从浙江回安徽老家过春节。正月里我特地去给大姑父、大姑妈拜年,两位老人看到我的新车,脸上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仿佛在脸上写了一行字:“娘家侄子混得还不怂!”
随后几天里,我开车送大姑父去走亲访友,我感觉那是他过得最开心的一个春节。
然而,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年春天,大姑父就患了重病。短短几个月之后,他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大姑父生前有个愿望,让我在浙江为他的外孙女找份好工作,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就一口应诺。多年之后,他的外孙女在我表哥的公司干得风生水起,在大上海事业有成,有房有车,还生有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
知情的亲戚都说这姑娘真有福气,让她将来无论如何也要感谢我,千万不能忘记我的恩情。其实,我心里很明白,最值得她感恩的人是她的外公。
人有五种福气,其中有一种叫作“施恩”。大姑父和大姑妈曾经对我父母的恩情,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种恩情就回馈到他们的下一代,再到下一代,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这对枕头父亲后来给了我,以后,我还要传给我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