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获新生的苦命女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讲述一个苦命的女人,没有被家庭的苦难压垮,想外出挣钱来照顾一家,结果被骗到北方的农村,被迫结婚生子。后来回家后,亲人已不在,决定重谋生路,遇到了爱情。由于不懂法律,认为是做善事,结果触犯了刑律,进了监狱,发人深思。她的经历要警示世人,一定要学法、懂法,同时加强法治宣传,尤其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让基层民众了解法律,谨防受骗。)

(一)初识仙

那是一个初夏,刚参加公安工作,分配到一个基层派出所。虽然是一个偏僻的乡镇,可辖区治安真的很好,一个多星期报警电话都没响过。一天下午,我值班,突然所里来了一个黝黑的女人,看着年龄不大,说话有点怪怪的,汉语中夹杂着听不懂的语言,听她介绍她叫“佐”。

经初步询问,此女不是本地人,难怪说话这么磕磕巴巴。这女人是来咨询事的,可事情却是我们从没遇到过的,我心里想这可能是一桩大案。于是我们及时上报请示上级领导。领导也很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随后,大幕被一点点揭开。一个叫“仙”的女人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仙,讲了她悲惨故事,我听了,也记住了。时过境迁,我竟刻骨铭心的记住了这个苦命的女人,一半是同情,一半是她悲催的命运以及她同伴悲惨的生活境遇。

仙,出生在云南一个边境山区小镇,一条小河过去就是外国了。母亲患有眼疾,几乎失明。父亲年龄大,腿还有点瘸,常年哼哼歪歪的。一个哥有点傻乎乎的。就是这样一个家庭,重担都落在仙的肩上,那年仙才14岁,已是家里的顶梁柱了。靠近山坡搭建的三间小屋,便是仙全家人的归宿,真是穷困的家庭,破败的家。这样的家庭,仙是不可能上学的,没文化,也走不出大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仙只能在家帮助种地,再抽空上山砍柴,一个星期到小镇上卖一次柴,换点油盐,再吃一份过桥米线。

日子在苦熬中度过。每天仙做饭,傻哥烧火。腿瘸的父亲只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没啥大用,眼瞎的母亲只能唠唠叨叨的发号施令。这种日子,对于14岁的仙来说确实是一种煎熬。面对望不尽的大山,外面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仙真的不知道。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电视机,与世隔绝般的生活,实在枯燥无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仙18岁了。

(二)单纯被骗

一天,一个宁静的清晨,仙早早做好了一家人的饭。然后捆好柴,用稚嫩的肩膀挑起来就上路了。早晨的山路,有些湿滑,太阳还没升起。山间的小溪,在云雾缭绕中,欢快的唱着歌。山间的声声鸟鸣,让仙也唱起了“山歌”。

仙,没上过学,自然也是五音不全,仙唱的哪里能称得上山歌,只是自己放松心情的一种胡言乱语的声音表达罢了……由于出发的早,仙决定今天去县城卖柴,看可能卖个好价钱,多换点米回来。

真的山路十八弯,加上仙年龄小,体力跟不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很少出门的仙,一路上还想看看外面的风景,所以仙走到下午2点才走到那个繁华小县城。仙又渴又累又饿,柴不卖掉,仙是没钱买东西吃的。仙穿着单薄,可汗没少出,脸上的汗珠不停的滚落,头发也变的一缕缕,风也吹不散。浑身上下变的热气腾腾,“仙气”飘飘。不知道是不是仙经常这个状态,抑或其他原因,爹娘才给她取个小名才叫仙。

仙,真的苦命。直到下午四点,仙才把两担柴卖掉。仙,在街上找个地方,买了一大份过手米线,仙吃的很饱。稍稍休息,仙准备离开。这时,仙才想起回家的路还要走好久好久。来时有多长,回家就有多远。山区的天黑的早,一想到要摸黑走山路,才14岁的仙眼泪很快就掉下来。山高路远又难行,仙,真的害怕,就算是个男孩,几十里山路也胆怯,毕竟是一个女孩。

就在仙左顾右盼,刷刷掉眼泪的时候,街对面走过来一男一女。男的高高大大,穿着也挺时髦的,慈眉善目不像坏人。女的跟仙年龄相仿,穿着一般,瘦小的身体,看起来比仙还柔弱一些。男的先开口,问仙是不是需要什么帮助,要是有困难他可以帮助解决。仙从没听到这么关心温暖自己的话语,仙又哭了……

男人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的话比蜜都甜,仙不仅放松了警惕,还哭诉自己的苦难生活,哭诉自己这个残缺的家……稚嫩的肩膀怎么能扛起这个沉重的家?男的善解人意,劝说道:小姑娘,也别难过,生活的苦难压不倒你,无力的日子里需要勇气,相信,挥洒的汗水才是青春的光辉。人生只在旅途,一切苦难都会远去……我也是从苦难中过来的人。

仙安静的听着男人的话,心里也在想着家。天意如此,想多何用?

说着说着,天已黑,仙是不敢回家了。男的看出了仙的心思,于是就继续劝说:你家庭这个样子,砍柴能卖几个钱啊,就凭这你也挣不够养家糊口的钱,别说给你母亲看病了,一家人都跟着受罪……是本地人,走出大山好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你想象不到有精彩……这次回来也是给父母送点钱,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当初我也是不忍心离开家乡,生活所迫,没有办法。男的指了指那个女的,给仙说:她也是咱隔壁山村的,听说我在外混的不错,非要跟我一起出去闯荡,一年挣的钱,够在家花十年的。你如果要是想挣钱养活这个家,让爹娘生活好起来,有能给你娘治好眼病,你也跟我们一起出去,挣了钱再回来,你要是愿意,我们明天一起走……

仙,确实有些犹豫,更多的还是不舍。人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仙走了,这家怎么办?爹娘谁来照顾呀?仙舍不得这个家。可眼前的苦难,确实把仙压的喘不过气来。想着外面的世界,想着这个贫困潦倒需要钱的家,仙,狠了心决定跟着走出大山 ……

仙和男人交流着……男人的话仿佛让仙看到了明天的希望。很快,天就黑透了。男人带着两个不曾相识的女孩在小县城一个偏僻的旅馆住下了。这是仙第一次在县城住上了旅馆。男人说:我出去买火车票,你俩在房间哪里也不要去,外面坏人多,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付不起责任啊,两个女孩“嗯嗯”的点点头,男人出去了。两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很快就开始了聊天。

聊天中,仙知道女孩17岁,小名叫花。彼此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的苦难让两个人聊的很有亲近感,都一心向往着到外面的大都市,都想用自己的汗水换取家庭的幸福……带着天真、带着梦想、带着家人梦里的“重托”,来不及跟家人道别,仙和花就义无反顾的跟着男人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呼啸而过的列车,让仙和花都感觉到外面世界的震撼。花从没见过火车,坐在里面兴奋的望着窗外,都不敢眨眼,生怕遗漏了一处风景没有看到。火车走驶出了大山,看到了丘陵,看到了平原。三天三夜后,在一个火车站下了车。仙和花都不识字,也不知道这是哪座城。男人说:这是一个发达的城市,城里和农村都是干企业的,要是想工资高点,就到农村去,这里农村环境好,人都很勤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我出来,不会让你们干活受苦……仙和花开心的笑了。

男人到了一个宾馆,开了房间,三人住了下来。住了两天,仙和花就有点急,问男人:大哥,厂子找好吗?我们啥时候管去干活?跟着你吃喝俺们心里也过不去,不能给你添负担啊……

男人说:别急,这个季节,厂里要人少,你俩估计不能在一个厂里做工,我正跟老板联系来…仙和花都坚信大哥说的是真话。又过了两天,终于来了两个男人:一个个子不高,其貌不扬,看起来有点腼腆样。另一个,有点黑,挺结实的那种,听说话脾气有点暴躁……

大哥开口介绍:这两个老板人都老实,干的都是实业。张三是当地的种植大户,有面粉加工业务,有垃圾清扫业务……李四是养殖业,牛羊成群……你俩看着选吧。仙和花一时不知会做什么,就让大哥帮助推荐。大哥说:花,你跟张三“老板”干吧,张老板虽有点脾气,但人心不坏;仙,你跟李“老板”干吧,你在家砍过柴,持家能力又强,李老板就缺少一个(厨师)……

分配好后,大哥说:你俩跟着老板好好干,年底,钱挣多了我们还一起回老家!我也要去我的厂子工作了,你俩跟着他俩走吧,我也不送你们了。临别,大哥又交代:仙,你比花大一岁,你俩老板家离的不远,你要多照顾花一点,没事管去看看。

作为大哥,我只能给你俩带上路,最终的生活路还要靠你俩自己走…把握今生,没有来世……既来之则安之……人的命天注定,想的太多没有用,我们彼此都保重。大哥一番话亲切话语,花和仙都感动的想哭……

分别后,仙跟着李老板走,花跟着张老板走。临别,仙记住了张老板家的电话,花也记了李老板家的电话,这样方便日后联系。仙,满怀期待坐上李老板的“二八杠”,李老板车子骑的很快,在乡间小道上飞驰……仙双手紧紧爪子后座,不敢有丝毫松懈。

李老板告诉仙,这里属于“鲁省”。“鲁省”啥省的,仙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只知道还没离开中国。离开了郁郁葱葱的大山,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原。仙,从没这样一眼望十里。望着成熟的庄稼,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终于不要上山砍柴了。等挣多了钱,一定回家孝敬父母,照顾好哥……仙,这样想着。

(三)噩梦开始

李老板高兴的带着仙疾驰在乡村小道了,从车速看,李老板真的很兴奋。不久,载着仙的“二八杠”在一个小院门口停下了,仙跟着李老板进了屋,院子里已站满了人。仙有些胆怯,跟在李老板身后,双手紧紧攥着,不时拉拉衣服,手足无措的样子。仙,有些听不懂这里的话。刚进堂屋,就听大门外,鞭炮齐鸣。仙好奇的向外张望,一种像糖果一样的东西,被人抛向空中,大人还小孩都纷纷抢拾……这仪式挺隆重的,仙心里想。

到了晚上,李老板说话了:小姑娘,你也别害怕,到了我家,我会对你好的,不让你干活,虽然我家里也穷,但总比你们老家那里富裕……为了你我也付出很多代价。到了我家,也放了炮,散了喜糖,在我们这里,进了门,放了炮,就是结婚。仙听不太懂李老板的话,到言语表情之间,仙大致意识到她做了李老板的媳妇。想到这,仙哇的一声哭了,哭的伤心欲绝,哭的撕心裂肺,哭的昏天地暗……李老板也不劝说,任凭仙不停的哭。那晚仙哭累了,也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仙知道被骗了,不吃不喝。过了两天,仙瘦弱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了这种绝食,勉强吃点窝窝头,喝点水。每天都有人盯着仙,连院子都出不了,望不见了大山,只有透过窗户看院子里的墙。仙绝望了,她知道这一时半时是回不了老家了。又过几日,仙可以出屋到院子里。仙白天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发呆,夜晚躺在床上,透过窗户数星星,想起老家的爹娘和傻哥,仙时常泪如泉涌,湿透了枕头……

日子就这样的日复一日重复的过着,仙回家的念头一刻也没忘。

一天,守护仙的老太太去屋后上厕所,李老板也赶集去了,仙认为是个逃跑的机会,于是偷偷离开了这个家。出了门,大山里生活惯了的仙,面对这大平原,一时辨别不了方向。向哪里走呢,说话一般人还听不懂。仙,沿着村头的土路一直向前……根据来时的路,摸索着走向来时的汽车站……到了车站,仙才发现身无分文,哪里有钱去买票。就在仙到处询问时,李老板带着一个兄弟追了过来,抓住仙的胳膊,恶狠狠的牵着,带了回去……这一晚,仙被打的那是一个“狠”,皮肉之苦仙也没掉一滴眼泪……她已哭的没有眼泪又想只有坚强的活着,才有回去的希望。

这样的事重复三次,仙挨了三次。按照那个地域的文化,事不过三,仙再也不敢走了。既然没有希望离开,那就选择死心塌地。不久,仙就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仙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又三年,仙又生下一个胖小子,李老板开心极了,置办酒席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仙,看着日渐长大的闺女和怀中的儿子,仙终于露出了笑容。仙,认命了。儿女双全之后,李老板已经不再安排人“守护”仙了,也同意仙给花联系,仙终于有机会去找花去玩了。

一天,仙带着孩子去找花玩。见到花,仙惊奇的发现,花老了许多,双眼无神,面无表情。见到仙来,花来了精神,拉着仙的手,有说不完的话。花对仙说:这些年,我一直想家,也想仙。张老板看的紧,哪里也去不了,又不让打电话……这些年的遭遇,花和仙如出一辙。仙也向花诉说分别以后自己的遭遇,两人聊的最多的内容是,我们还回去吗?还们还能回去吗?

(四)“花”之凋谢

花到了张家,与仙的境遇是一样的。花也逃跑过几次,但每次不出村庄就被追了回来。实在没办法,花三年给张老板生了两个女儿。张老板看的也越来越紧,花平时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在家照看孩子,家里还穷的叮当响,有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邻居看着可怜,时常做点好吃的,给花的孩子补补身体,孩子吃剩的,花再吃……

花的“老公”,那个张老板,人穷“志不穷”,就是不能看见花吃人家的饭,在张老板眼里,吃别人家的好饭,就是对自己的侮辱。每次花吃人家饭,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花就会挨打!花,不敢说,也无处诉说。

一个冬天,花的老公去赶集了,晌午了还没回来,家里已经断炊。花等的很急,孩子饿的嗷嗷叫,邻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好心的邻居不人心看着这可怜的娘仨挨饿,就端了一碗肉,叫她们先吃点,花不敢要,心里那个一个怕啊,但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和流露出的口水,花决定为了孩子再挨一次打……邻居送的一大碗肉孩子们没舍得吃完,给妈妈留了一点。

花正不忍心吃,准备继续喂孩子的时候,张老板赶集回来了,看着“肯吃嘴”的花又要别人家的饭,对准花的嘴就是一巴掌,嘴子骂着:妈的,我给买不起肉啊?“肯吃嘴”我就打你嘴,我看你今后可敢要了……这一巴掌把碗打掉在地上,摔碎了,剩下的肉也撒在了地上,孩子不不知啥缘故,哭着捡起地上肉,用嘴吹吹又吃了,花也哭了,心碎了一地……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孩子跟着自己也是受罪,屈辱和生活的压力让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那晚,等孩子熟睡过后,饥肠辘辘的花喝了半瓶“敌敌畏”,就此结束了悲惨的一生,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

仙是流着泪给我讲述花的故事。

(五)仙凄惨的老家

话又回到云南仙的老家。自从仙“一去不复返”之后,仙的娘,整天哭,看着仙她娘这样哭,仙的爹也时常掉眼泪。爹瘸娘又瞎,身处大山身处,何处寻找呢,仙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闺女的外出不归,对两位老人的打击很大,娘哭爹悲伤,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没过两年,仙的爹娘就在悲伤中相继离世。仙的爹娘临死的时候都给仙的哥说:要找到仙。仙的哥还说,爹娘去世时都没有闭眼……

傻哥在政府的帮扶下,按照当地的风俗,埋葬了爹娘。那个年代,信息不灵通,茫茫人海中,想寻找一个人,真的就如大海捞针。其实,哥还不如仙,哥也不识字,又有点傻,哪里去找仙呢?

都说亲情有时心有灵犀,仙在这边天天望着天空发呆,哥在老家那边,天天望着村口的路,盼望着仙早日归来。苦等一年又一年……哥上山砍柴,总是不锁门,生怕仙回来,进不了屋。房子漏雨,哥维修,不舍得搬走,也不敢搬走,生怕仙回来找不到家。

两边的日思夜想,都有彼此的牵挂。血浓于水的亲情,毕竟是一母同胞。都是想着对方:仙本想多挣钱照顾家庭,照顾哥;哥不舍得离家,是怕妹妹回来找不到家人。一家人,一个如人间蒸发,一个眼瞎看不见路,一个腿瘸下不了山……世上还有比这更悲惨的家庭吗?这些都是仙后来听说的。

(六)开始新生活

仙到了浙江一个市落了脚。由于仙没文化只能在工地做些苦力,不是搬砖就是抬水泥,无亲友邻居帮助,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仙时常累的直不起腰。但看着每天有100块钱的收入,仙还是坚持了下来。

身处他乡,工友时常饭后坐在一起聊天。在这里,仙认识了“壮”,壮40出头,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干活总有使不完的劲。

仙和壮“搭班子”干活,壮总有照顾,毕竟女人体力不去男人。都说人相处久了就会产生感情,仙也不例外,跟壮无话不谈,把自己久藏在心底的话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壮。壮也告诉仙,自己离婚了,离婚的原因是媳妇嫌他没本事,挣钱少……在仙眼里,壮比李老板对自己好多了。两个人互相有爱慕之情,爱情的火花就会在不经意间被点燃。也许是有了真感情,也许是为了节省点费用,仙和壮住在一起了。

不久,仙怀孕了,没法再在工地干活,壮带着仙回到了壮的老家。看着壮出去打工,不久还带回来一个外地媳妇,十里八乡的光棍汉都很羡慕。时常慕名而来淘经验,爱情这玩意哪有靠经验得到的呢,有时是机遇也是靠缘分。壮走在村里的大道上都得哼着小曲走路,时常跟村里光棍炫耀:离婚照娶新媳妇!那种洋洋自得,羡煞光棍们。

20多年前的农村,个别人还是很愚昧无知的。壮能遇见仙,也是壮八辈子烧了高香。壮除了有点力气,本质还是挺懒的。离婚之前,壮也是时常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总想着有一日天上点馅饼。这下好了,天上掉下来一个“仙妹妹”,壮跟坚信自己“福”不浅。

(七)无知犯法

壮领回来一个“蛮子”漂亮媳妇,很快村民都知道了。壮也得意的编造着经验介绍:中缅边境小镇比较穷,以前打仗打的,女人多,男人少,拿点现金管领跑。大家知道,农村打光棍的,不是家里穷,就是人有“短”,有鼻子有眼的,只要肯干哪有娶不到媳妇的。

光棍有个共同特点:一般都很懒。壮的炫耀,光棍们和家庭稍微穷点的都想利用壮的关系,娶上媳妇。仙也知道老家相对穷,大山里的女人也想远嫁他乡。就这样仙在中间架起了桥梁,村民出于感激,给仙时常送点烟酒实惠的东西。名声出去了,通过仙找媳妇的人渐渐多了,仙手中资源有限,满足不了需求,仙决定回老家再物色点资源。

壮给仙买了车票,又买了好多零食,带足了盘缠,把仙送到火车站。带着乡亲们的“重托”,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仙踏上“荣归故里”的列车。微风轻轻吹,发丝拂在仙的脸颊,触动在心上。透过车窗,看白云朵朵,看夕阳西下,看晚霞映红了天空。看完白日的风景,终究要进入宁静的夜。

很快都到了仙的老家。虽说仙的老家以前很穷,但在政府的好政策下,人们都慢慢富了起来。唯有河对岸的那个“异国他乡”还很贫穷的,在曾经都很贫穷的时候,一步便是异国的时候,村与村还是通婚的,小孩也有在这边上学的,地方语言互相能听懂。

仙认识河对岸的“莱”,“莱”是一个中年妇女,白白胖胖的,扎个头发花白的独辫子,看起来像一个神秘莫测的女人。仙介绍了内地的情况和男人的需求,“莱”也很热情,积极物色提供服务。成功了一例就有了第二例,第三例……随着“成功率”的提高,“感谢费”也随之增长。就这样,仙这边又需求,“莱”那边就提供服务。仙和莱都有“感谢费”的收入,开始仙和莱都认为自己在做着人间善事,行善积德,终有好报。

千里姻缘一线牵,靠的就是仙的热情。无知无畏,不懂法不知到厉害。随着“佐”到派出所的业务咨询,发现仙介绍的女人大多都是“缅国”的。跨国拐卖妇女案件专案组成立,仙锒铛入狱。仙最后被判多少年,我也不知道,只是她悲惨的命运我是难以忘却的。

(八)幸运的女人

在仙介绍的女孩中,“佐”是最幸运的。佐来内地时只有13岁,介绍的对象叫“小法”。小法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父亲是小学教师,小法小时候生病留下点后遗症,一条腿有点不听使唤。随着渐渐长大,需要成家立业的时候,小法也催着父亲要媳妇,于是父亲就去找同村的壮帮忙,壮还是他的学生,所以壮给老师介绍一个年龄较小,又听话的儿媳妇。“佐”来到小法家当晚,小法的父亲一看,这小姑娘年龄也太小啊,虽然佐说话不太能听懂,但大致意思还是能悟出来的。

小法的父亲是老师,多少懂点法律知识,13岁达不到结婚年龄,如果结婚还得面临犯罪,发生关系不管佐自愿不自愿都属于强奸幼女。佐年龄小,初来内地自然想家,虽然家里也没什么亲人了,毕竟来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时常哭鼻子。小法的父母商量着:先把佐当自己闺女一样领着,等到了18岁,根据佐的意愿,同意再跟儿子结婚,不同意再把佐嫁了,不能强迫。人心都是肉长的,小法一家还是都很善良的,都很疼佐,所以佐东奔西跑,上街买东西,上城里买衣服,家里也没人问,随便她玩。有时小法的父亲还教佐一些文化知识,佐生活的既轻松又快活。所以当政府“解救”她走的时候,佐怎么都不愿意回“家”。佐说老家已经没亲人了,回到家也是四处流浪,还是这个家对她好。人间虽有真情在,可法律不允许。

(九)改过自新

亲身经历的,往往是不容易忘却的。所以还想着苦命的仙现在生活的好不好。经打听,仙早已出狱。

一个周末,我去仙的家去看了她。出狱后的仙,变白了,人虽瘦,但精神多了。见了仙,仙又诉说出狱后的好多故事。由于这几年政府扶贫力度大,虽然仙服刑,但也没苦了家里的孩子,孩子上学,看病都有补助,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实帮了仙一家的大忙。另外,听仙说当地司法所在仙没出狱时就给她想好了致富的好办法,仙和壮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司法所帮助成立的。

仙和壮承包了100亩土地,种植了药材,每年收益可观。仙有时回老家,把老家那里的山野货也发到内地来卖,畅销得很。有钱了,飞机,高铁也方便了。以前三天三夜的火车,现在飞机一天都到了。仙提起现在的状况,甚是感激政府。

不懂法,害了自己,也给政府添了麻烦。仙决定改过自新,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发家致富。看到仙目前的状况,我心里平静多了,十年河东转河西,祝愿仙的日子越来越好。

作者:草决明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