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的口才,都是开会开出来的。
这话儿听起来,有讽刺或嘲讽之嫌,仔细一想,此言不差。
老关刚上班那会儿,腼腆得像个大姑娘似的,不全对,大姑娘都没有他这么腼腆。这么说吧,科室里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例会,总结和安排工作,科长比较民主,让大家逐一发言,给每个人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轮到小关时,他先红了脸,再红了红脸,之后结结巴巴吐了三个字:没意见。每个月都如此,大家忍不住笑道,“老没意见,就是有意见!”小关的脸更红了,像公鸡一样,头一梗,继续结结巴巴地说,“没意见嘛。”这一次,倒多了一个嘛字。
领导对小关倒是蛮欣赏的,私下里夸他内秀。谁说不是呢?人家小关除了口才差,不善于言辞,可工作杠杠的,账做得分毫不错,材料写得滴水不漏,即便办公室里的茶水,也从来没耽误大家喝过。
自然,老关得到了提拔,从科员到副科长再到科长,仅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俗话说得好,人走运了,吃砂礓都是面的。科室里副科长、科长先后退休。
科长小关至此把月例会,改为周例会。大家在私下嘀咕,哎呀,这头“闷驴”,茶壶里装饺子,能倒得出来?
老关一开始开短会。大家都说好,上级提倡开短会。后来,开着开着开长了,老关不仅让大家说,自己也接着说,说着说着,半天的时间,在下班铃声敲响的时候悄悄溜过去了。大家在会议桌上打瞌睡、玩手机、嘴伸到别人耳朵边说小话。老关不在乎,反正他有他的底线,会不开完,谁都不准走。
这事儿反映到新领导那里。新领导俊朗的眉头,拧成一团乌云。
科里正在开例会,新领导突然出现在会场。老关慌忙站起来,欢迎新领导作重要讲话。新领导双手示意坐下,并表示自己是来听会的,你们继续开。大家都明白,把头埋到笔记本里,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不久,单位要提拔一名副职,出乎意料的是,文件里清清楚楚写着老关的尊姓大名。
这是怎么回事儿?大家都顶着一头的雾水,相互打听消息。
真实的解释是这样的,新领导听了老关的会,认为老关的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符合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大家又想起了那句俗得再也不能俗的话儿,人要走运,吃砂礓都是面的。
新领导调出了,老关又坐到了新领导的办公椅上。
自从老关当了新领导,几乎天天都在开会。当然,也有例外。老关外出开会的时候例外,生病住院的时候例外,领导来视察工作的时候也例外。
大家被会议弄得焦头烂额,请假与溜号的越来越多。
老关渐渐觉得会议的效果不好,于是安排财务科,凡参加一次会议,按人头发五十块钱的补助费。
大家觉得这会开出了新水平,听不听会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腰包起来了。
不得不请假的人不服气,一封邮件群发了几个地址。
老关被降职降级,回到一个清闲的科室,临时主持工作。大家的补助费全部退了,都是财务拐的账,哪有开会可以发补助费的规定?
老关的科室,加上老关就三个人,一个肢体残疾,一个临近退休。
有一天,老关正在给两个下属开会,突发了地震。
两个人顺着楼梯跑了出去,回过头,却不见老关。
一切平静之后,两个人蹑手蹑脚地回到办公室,老关正躲在桌子底下“筛糠”。
单位请了地震局的同志,给大家上防震减灾课。专家一再告诉大家,当地震灾害来临时,千万不能往下跑,正确的方法,是躲到障碍物下,等待救援。
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老关。
老关的脸庞红了再红,跟当年的小关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