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之乐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办公室的窗外,满眼都是被树木罩着的绿色,转眼,春天已经过完,绿色也脱去了春天的稚嫩,而多了一些夏天的浓度和厚度。风儿长了劲儿,在绿叶中穿行可听到沙沙声,阳光从罅隙间照射下来,能见到蓝天白云,阳光充足时,才好分辨出今天是朗照抑或是翳阴。

我喜欢阴天胜过晴天,可能是因为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喜欢蹦蹦跳跳的阳光少年,也可能是因为阴天里室内更安静一些,老来喜静,不是吗?

白天,临窗而坐,我不喜欢开灯,这种意境刚刚好。看书,在自然光里很容易沉浸其中。现在有绿色食品,绿色出行,绿色心情等等,我想起一个词儿——绿色阅读行不行?一个人在绿色没有光污的环境里,心情是平和、宁静、悠闲的,想来也是,绿色是大自然的主基调,春夏秋冬,都能见到绿色,所以人类的视觉早已染上了绿色,不陌生,不紧张,不焦虑,读书高效,养生安神。

下过班,有时不着急离开,白天里听到的新闻和故事以及一天的阅读信息都在傍晚开始归宿、沉淀,把沉淀流于笔端,写出来的东西有新鲜味,接地气,有感染力,同龄人或生活在同域的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共鸣共情。

我写作是从2013年开始的,十多年来坚持不懈,随着年龄的增长,写作的欲望没有减退,反而增加了。古人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我有了同样的感受,乐哉乐哉。

一年四季,风物万象,人情世故大致一样,可是不同年龄和经历的人感受却不一样,去年的自己不同于今年,如同今年的自己有异于明年,视角和广角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对象一样,感受有异,常写常新,原来是写别人,现在越写越觉得是在写自己,翻翻过去写的文章,再看看现在写的,觉得自己在成长,在成熟,也觉得写作应该一直在路上。

上中学时,语文课本的古典文学,不理解,靠死记硬背,现在记性差了,但理解力强了,感受也深刻了。再把那些经典篇章拿来读读,觉得很亲切,就像重逢见了时隔多年的同学和朋友,我好像也突然明白了,当时语文老师为啥在课堂上讲得那样声情并茂,陶醉忘我了。

其实,不管读书、写作和老师上课一样,都需要走心一些,才能更好了地进入角色。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