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的老城很小,东门大街到西门大街,长四里;南门大街到北门大街宽四里;四座城门,框护着三十六道大街、七十二条小巷,方方正正的一座城池。
智者乐水,一圈的护城河绕着城墙,缓缓流淌,形成一个“万”字:在城池的东北角,汇入浩荡的涡河;又从南门口向南一拐,连接了州城南部的水系,把油河、洺河、赵王河,串成了一串珍珠,消除了城市和乡村的水患,这条功德之河,就叫宋汤河。
在老亳州人眼里,宋汤河已经是城外的河流了,按照老话说,算是城郭之外的水系。过去的岁月里,这条“郭外晴川”充满乡野气息,两岸长满了庄稼,水中生满了水草,两排的高高的杨树,把城里和郊外隔成两方世界。河边生活多少代的老人说,哎呀,都是城里关外的老门老户喽。
祖国的发展忽如江河奔流,城市的建设骤然万树春风。随着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飞速猛进,城市以不可遏制的张力,突破了老城的界限,把高楼大厦,恣意地矗立在新城。忙忙碌碌的亳州人蓦然发现,原先生长在城外的宋汤河,突然间,就变成了城内的河流,变成了花园里一道景观河,既在家边,爱护之情也一天天浓厚起来。
人类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有爱就有恨,珍惜之余,爱到深处,也对河中水体,河边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水本当碧波涟涟,堤岸也要白石栏杆。
人民的需要,就是政府的追求。一场主导污水治理、河岸美化的量化工程,显示出政府身姿的伟岸。
十里长河,布满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节闸蓄水,再造皖北大地青山绿水江南。
终年奔忙,处处生机盎然,万家灯火,打理柴米油盐。朝晖秀美,夕阳牵绊,我们和祖国一道向前。
在河边走过,我们上班下班,看日出,朝霞满天,候日落,夕阳壮美,穿过河边忙碌的人群,匆匆走过宋汤河畔,春风吹过,夏风吹过,秋风吹来瓜果香味,冬天的白雪飘来冬天的味道。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这条天天擦肩而过的内城河,忽然由喧闹化为悠闲,犹如一位调皮的小姑娘,经过了深阁的修炼,忽成优雅处子,分外美丽起来。
最迷人的是河畔的春天。三月的春风赔着小心,释放万千的浓妆异彩,暗暗送暖,涂花了女人的春装,染彩了宋汤河岸。
春水被春风染蓝,柳树刚刚钻出了绿眼,十里河岸,恰在此时,展开了一卷画卷。拨开柳丝,仿佛从桃花源看到烟柳市廛,一方绿水隔断,对望城市惊人变迁。高楼钻云,霓虹接九天之月,画栋雕梁,百货把五洲串联。
内陆的小城,有了和世界同步的节拍。
分花拂柳之中,马路分外整齐,铺着鹅卵石的河堤步道,大理石栏杆护卫着块块花园,河两岸的花圃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这时,我们发现,宋汤河,竟然成了一条花的河流!
在我们的印象里,淮河是一条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地方,都被归为北方半干旱地区。这里的春天充其量只能算美丽的村姑,美,但很是单调。由于树种单一,春天的桃花和杏花,已经是奢侈的美丽。随着改革的春风,吹花了人眼,天南地北的植物,突然驾着春风,四处迁徙而来,祖国的南方的好多鲜花奇树,跨越了地域的界限,生长在了宋汤河两岸。
碧桃摇曳生姿,看起来既像梅花又像桃花,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榆叶梅,团着黄黄的花蕾,似乎还带着黄山的芬芳。亳州的牡丹和芍花皆献出主人的豪爽,一路姚黄魏紫,开出两岸的幽香。
风信子和郁金香这种异国的奇葩,居然也出现在河畔的茵茵青草之中,标志着中国和世界的同步;江南的韭菜兰也在这里落地生根,开出如玉的花蕾。
最具有异国风味的当属樱花了,来自日本的樱花,绚烂愤怒的开放在岸边,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力量,更见证了祖国的自信和强大。
河畔花开,哪里是单纯的花呢,她凭借的,是厚重的泥土,攀缘着高高挺起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