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 拥抱未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月9日,高考落下帷幕,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目给了一段话,内容为“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们能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请问人类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多数考生认为不难写,相关内容之前也有了解,你会怎么写呢?本报特邀我市几位高中语文老师试水高考作文,以飨读者。

不可否认,借助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的东风,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有些问题早已不是问题。然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答案不言自明。少或多是相对而言,都不可回避。新时代的我们挺膺担当,自当勇敢无畏,直面问题;必然慎思笃行,拥抱未来。

毋庸置疑,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颇多红利。君且视,远程挂号就诊,让很多病人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打破地域限制,在享受同等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还节省了时间;君且观,AI人工智能辅助学习软件,足不出户与名校名师面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教育体验,解决了广大学子的教育问题。君且看,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参与推动下,数字媒体、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正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凡此种种,无不彰显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让越来越多的问题得到答案。

而当我们目之所及,一系列问题却又接踵而至。曾经“日日思君不见君”,却足以感受思念的重量,而今陷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的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的尴尬。传统节日中热闹团圆的景象,却被简单的网络拜年、短信群发等取代。静心沉思,总缺少一些温情的守望。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生活场景,在如今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时代,已成绝唱。我们不得不反思,在享受追求速度的同时,是否应该保留一些人文的温度?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智慧并不是在避免问题,而是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问题已然存在,就需要我们勇敢面对,慎思笃行。

如何解决“流量”为王的小视频时代,传统戏曲式微这一难题?不仅有白先勇在高校学子中推广青春版《牡丹亭》,让更多的天之骄子体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美学意境,感受昆曲的千年魅力。还有新一代越剧小生陈丽君,于《新龙门客栈》的精彩演绎,让越剧的独特风情在互联网时代迅速蔓延,掀起一阵戏曲热潮。问题,也并不是难题。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异常便捷,但却鲜有人能静下心来深入钻研。敦煌学学术研究的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问题又出现。静坐“冷板凳”,专啃“大部头”,心无旁骛的青年学者,已然不多。好在还有川大教授项楚皓首穷经,潜心求索,为广大青年树立标杆。

问题出现,得到答案;问题复现,再次求索。这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信积极面对,自然会柳暗花明,一定会春暖花开。

追风赶月莫停留,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直面问题,拥抱未来,中国这艘巍巍巨轮自然能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